读某天气系统经过沈阳市前后的气温、气压、降水、风速变化示意图,完成题。该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 B.反气旋 | C.冷锋 | D.暖锋 |
该天气系统到达沈阳市的时间是( )
A.29日 | B.31日 | C.1日 | D.3日 |
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
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 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
③新疆哈密盆地的瓜果生产 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A.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 | 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 ④市场 |
C.①地形②国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 | D.①土壤②热量③地形④国家政策 |
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30年间该地区()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
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A.大幅提高 | B.略有提高 | C.没有变化 | D.略有下降 |
图是商业、工业、居民和农业等四种活动的付租水平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活动A的区位有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的趋势 |
B.活动B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
C.活动C对交通的依赖性较大,往往安排在市中心 |
D.活动D受自然条件影响小,付租水平高 |
若A是商业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商业区用地面积虽少,但它是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 |
B.商业区通常位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 |
C.中心商务区内部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有明显分区 |
D.商业区人口数量昼夜差别不大,居住人口最稠密 |
2011年春运工作从1月11日正式启动,2月19日结束,为期40天,其中春节前15天,节后25天。据国家发改委、铁道部等部门介绍,2011年春运期间,全国旅客运量达到23.2亿人次,比去年春运增长3.5%。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011年春运的旅客流属于()
A.国际人口迁移 | B.国内人口迁移 | C.省际人口迁移 | D.人口流动 |
有关春运旅客流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春节前主要是从江西、贵州、四川、湖南、河南、安徽等民工输出大省前往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地区 |
B.春运客流构成主要是学生流、民工流和探亲流 |
C.春节后学生流向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杭州等高校集中地 |
D.农民工外出务工客流仍是春节客流的主要构成部分 |
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a<b<c | B.c<b<a | C.b<a<c | D.a<c<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