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某企业准备在我国投资建一个新厂,其产品主要出口欧洲,这一决策使得为其产品生产零部件的一些生产厂陆续迁至该厂附近。该企业设想“早晨接到订单,立即组织生产,下午发货,次日产品运到欧洲”。据此回答下列各题。该厂产品可能是( )
| A.化工产品 | B.电子产品 | C.建筑陶瓷 | D.生物药品 |
该工厂布局首先需考虑靠近( )
| A.海港 | B.航空港 | C.公路枢纽 | D.铁路枢纽 |
该产品的零部件生产厂与成品生产厂在地理上集聚,主要有利于企业( )
①快速交货,及时应对市场变化 ②降低生产成本,加快产品升级换代
③集体快速转移生产地点 ④降低产品销售费用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要吸引该产品的生产企业以集群方式布局工厂的地方,应当( )
①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 ②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③提供广阔的市场④营造优良的创新环境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2013年7月31日10时许,中缅天然气管道缅甸南坎站和中国瑞丽站同时开启阀门,两个小时后天然气完成置换,标志着中缅天然气管道(国内段)瑞丽至禄丰段进气投产,至此,我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中的最后一条通道被打通。据此回答以下问题。中缅油气管道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自然障碍是( )
| A.天气多变 | B.人烟稀少 |
| C.经济落后 | D.地形复杂 |
中缅油气管道工程的修建对我国的积极意义是( )
| A.实现能源进口渠道多元化,有利于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状况,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
| B.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
| C.推动西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
| D.利于我国能源利用率的提高 |
下表是“1995~2000年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比较表”,阅读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 比较项目 |
长江三角洲数据(以珠江三角洲为100) |
|
| 1995年 |
2000年 |
|
| 人均GDP |
73.9 |
73.6 |
| 科学家与工程师占从业人员比例 |
128.2 |
157.3 |
| 出口依存度 |
24.8 |
35.5 |
| 实际利用外资占固定资产投资 |
51.7 |
48.7 |
从表中可以看出1995~2000年期间( )
| A.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GDP增速超过了珠江三角洲 |
|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增速低于珠江三角洲 |
| C.长江三角洲地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比珠江三角洲少 |
| D.长江三角洲地区科技力量比珠江三角洲地区雄厚 |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出口依存度”低于珠江三角洲,可能的原因有( )
①受地形影响,珠江三角洲的国内市场比长江三角洲狭小 ②长江三角洲地区科技实力比珠江三角洲地区雄厚 ③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基础比珠江三角洲地区薄弱 ④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结构存在差异
| A.①② | B.①③ |
| C.①④ | D.②④ |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
|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
|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
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 A.①② | B.①④ |
| C.②③ | D.②④ |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占全国16.8%,水资源占全国4.01%,读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有关东北三省农业灌溉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
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自1996年以来呈快速增长态势②农田灌溉用水量都呈增长态势
③灌溉用水量自1998年以来呈减少趋势④有效灌溉面积与灌溉用水量同步增长
| A.①② | B.②③ |
| C.②④ | D.①③ |
有关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利用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
①水土资源丰富②耕地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短缺
③水资源呈东多西少的特点④耕地资源集中在东部
| A.①② | B.②③ |
| C.②④ | D.①③ |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读上海松江家庭农场经营情况的部分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 农场主 |
经营方式 |
面积 |
年收入 |
备 注 |
| 李春风 |
种养结合 |
200亩 |
20万(种田13田万+养猪7万) |
现有53户计划发展100户 |
| 张小弟 |
机农结合 |
200亩 |
20万(农机服务4万+种田16万) |
现有140户计划年增20% |
| 总体情况:松江现有家庭农场1206户,经营面积13.66万亩,占全区良田面积的80%,户均年收入10万元左右 |
家庭农场在我国的出现和发展主要得益于()
①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②交通运输的完善③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④国家政策的扶持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松江家庭农场的发展将使该地()
| A.粮食作物品种调整 | B.农业水利工程量减少 |
| C.非农用地面积减少 | D.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