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徐文长传   (明)袁宏道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中丞胡公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上无可当意者,然竟不。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凤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乎!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速有致。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
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抄录,今未至。余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声名甚藉:显著。 B.屡试辄蹶:失败。
C.文长作表属:通“嘱”,嘱托。 D.然竟不偶:结婚,婚配。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文长部下一诸生傲之臣险衅,夙遭闵凶
B.文长既已不得志有司客逾庖而宴,鸡栖
C.张太史元汴力解,得出其所以摧败零落者,其一气之余烈
D.中丞胡公宪闻,客诸幕天于物,春生秋实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活用的一项是(  )

A.薛公蕙校越时,其才 B.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
C.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 D.立,沙起云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徐渭一生,突出了三点:才奇、人奇、“数奇”。作者用饱蘸情感的笔墨写出了徐渭才能独出冠时,品行狂放不羁,遭际困厄颠仆的一生。
B.从整体布局看,文章大量的篇幅落在徐渭才能多样与行为狂放的横向展开上,而命途多舛则草蛇灰线般在其中闪现,构成全文的主线。
C.徐文长自负才略,在中丞胡宗宪面前,别人匍匐跪语不敢举头,而他以部下一个秀才身份却侃侃而谈,毫无惧色。在胡宗宪面前过分狂傲,这也是他不得志的原因。
D.徐文长诗、文、书、画皆为当时一流,他的书法笔意奔放和他的诗一样,苍凉劲节中流露出婉美媚人的姿态,以他的余力从事绘画,作品高远典雅富有情趣。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
(2)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荆楚人淫祀者旧矣。有巫颇闻于乡闾。其初,为人祀也,筵席寻常,歌迎舞将,祈疾者健起,祈岁者丰穰。其后,为人祀也,羊猪鲜肥,清酤满卮,祈疾者得死,祈岁者得饥。里人忿焉,而思之未得。

②适有言者曰:吾昔游其家也,其家无甚累,故为人祀,诚必罄乎中,而福亦应乎外,其胙必散之。其后,男女蕃息焉,衣食广大焉,故为人祀,诚不得罄于中,而神亦不歆乎其外,其胙且入其家。是人非前圣而后愚,盖牵于心,而不暇及人耳。

③以一巫用心尚尔,况异于是者乎?

([唐]罗隐《荆巫》)

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世之为善而不诚者,欲以欺人也。欺人者,未能欺人,而徒以自欺,自欺,则欺天矣。惟君子为能表里洞然,意在是,则心在是,心在是,则天在是。君子之所为,固求以无愧于天而已。古昔圣贤,其教人也必以诚。诚者,所以合外内、贯天人而一之者也。

([元]李祁《诚意斋记》)

(1)对甲文第①段内容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

荆巫的超人能力让祭祀成为荆地风尚。

B.

祭祀仪式越盛大,祭祀效果越不明显。

C.

里人的诚意如何决定了神祇赐福与否。

D.

祭祀效果的前后对比构成了故事张力。


(2)请分析甲文第②段“言者”是如何解答“里人”疑惑的。


(3)甲乙两文道理相似,说理各有特点,请加以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德基传

[清]陈翼

①韩子卓甫,讳德基。丛须頞鼻,黝如也。善诙谐,当其抵掌谭笑,即庸竖孩童,无不爱而慕之焉。蚤失父不甚绳检鞲鹰绁犬颇以驰骋自豪于闾里晚乃折节乐与正士伍。龙山、澉湖诸友人,最其所丽益者也。其间质性之通介贤否不一,卓甫盖无不与之交欢,且时效其规切,诸子亦无不共乐交于卓甫,谓卓甫之乐易可亲,直谅可敬也。

②卓甫代居武原之澉城,世业医。卓甫中年而医益工,医亦盛行于时。其药囊中所入,上以为母甘旨奉,馀以散诸弟,已无焉。

③又博厚好施。吴子裒仲一家仆病甚。贫不能具药。卓甫私以葠饮之。或嗤曰:“子以重剂饮若仆,若仆一身之外无余者,其能以售若直耶?”卓甫则戒之曰:“子勿言,此仆 病,闻吾以重剂饮之,虑病而吾取偿焉,计无聊,将病益其病矣。且吾以若仆之贫甚也。而必于取偿焉。其何忍矣。“乡人有缓急于卓甫,卓甫每应之而不责期。其弟征之,乡人怒且詈。卓甫切责其弟曰;“钱财末也,而顾以失乡里欢乎?”因率其弟而谢过焉。其急人之困而不屑于财,发于性之自然,非慕于其名而勉为之也。

④约其生平,可谓诚心合义、坦率无竞者矣。年三十六。无子,后其弟之子某。

[注]①甘旨奉:指对双亲的奉养。②葠:人参。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已无焉( )

②虑病而吾取偿焉( )


(2)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计无聊( )

A.

烦闷空虚

B.

贫困无依

C.

没有依据

D.

没有意义

发于性之自然( )

A.

好像

B.

等同

C.

比较

D.

大抵


(3)可填入第③段横线处的一项是( )

A.

B.

C.

D.


(4)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五处需加句读,请用“/”标识出来。

蚤 失 父 不 甚 绳 检 鞲 鹰 绁 犬 颇 以 驰 骋 自 豪 于 闾 里 晚 乃 折 节 乐 与 正 士 伍


(5)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其弟征之,乡人怒且詈。卓甫切责其弟曰;“钱财末也,而顾以失乡里欢乎?”


(6)医者韩德基的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李广有孙陵,为侍中,善骑射。帝以为有广之风,使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及贰师击匈奴[注],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上而许之。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八万余骑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蹂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为诬罔,下迁腐刑。久之,上悔陵无救。上遣(公孙)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军无功还,因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上于是族陵家。既而闻之,乃汉将降匈奴者李绪,非陵也。陵使人刺杀绪,大阏氏欲杀陵,单于匿之北方。大阏氏死,乃还。单于以女妻陵,立为右校王,与卫律皆贵用事。卫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广利将七万人出五原,击匈奴。匈奴使大将与李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材料二:

李陵之降也,罪较著而不可掩。如谓其孤军支虏而无援,则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获辞也。陵之族也,则嫁其祸于李绪;其后李广利征匈奴,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亦将委罪于绪乎?如曰陵受单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转战者,匈奴岂伊无可信之人?令陵有两袒之心,单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与汉将相持乎!迁之为陵文过若不及,而抑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其世业。为将而降降而为之效死以战虽欲浣涤其污而已缁之素不可复白。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

[注]贰师,指汉代贰师将军李广利。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为将而降A降而为之B效死C以战D虽欲浣E涤其污F而已G缁之素不可复白。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壮,认为……豪壮,意动用法,与《老子》“不贵难得之货”的“贵”用法相同。

B.

亲,父母,可偏指父或母,与《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的“亲”意思不相同。

C.

“彼之不死”与《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用法不相同。

D.

迨,等到,与《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的“迨”字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陵擅长骑马射箭,受命在酒泉、张掖训练军队。李广利出击匈奴时,李陵请求以少击众,率五千步卒深入单于王庭,王夫之认为这是“自炫其勇”。

B.

李陵遭遇单于三万人马,奋力作战,单于震恐,召八万人围攻李陵,李陵率军杀敌数千。对于李陵的战功,司马迁称赞他虽败犹荣,而王夫之则未置一词。

C.

李陵投降后,武帝大怒,司马迁竭力替李陵辩白。王夫之认为,司马迁这样做的原因,是担心如果不及时为李陵掩饰罪过,就会损害李广的声誉。

D.

武帝误信李陵帮助匈奴训练军队,诛杀李陵家族,其实帮助匈奴的是李绪。王夫之认为,即便灭族之祸可以归罪于李绪,李陵的罪责也无可推卸。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

②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5)王夫之强调李陵“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王夫之的观点?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而其用人亦各有不同者,大概曹操以权术相驭,刘备以性情相契,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

刘备为吕布所袭奔于操程昱以备有雄才劝操图之。操曰:“今收揽英雄时,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也。”然此犹非与操有怨者。臧霸先从陶谦,后助吕布,布为操所擒,霸藏匿,操募得之,即以霸为琅邪相。先是操在兖州,以徐翕、毛晖为将,兖州乱,翕、晖皆叛,后操定兖州,翕、晖投霸。至是,操使霸出二人,霸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操叹其贤。盖操当初起时,方欲众力以成事,故以此奔走天下。及其削平群雄,势位已定,则孔融、许攸等,皆以嫌忌杀之。荀彧素为操谋主,亦以其阻九锡而胁之死。然后知其雄猜之性久而自露,而从前之度外用人,特出于矫伪,以济一时之用,所谓以权术相驭也。

至刘备,一起事即为人心所向。观其三顾诸葛,咨以大计,独有傅岩爰立之风。关、张、赵云,自少结契,终身奉以周旋,羁旅奔逃,无寸土可以立业,而数人者患难相随,别无贰志。此数人者之忠义,而备亦必有深结其隐微而不可解者矣。至托孤于亮,曰:“嗣子可辅,辅之;不可辅,则君自取之。”千载下犹见其肝膈本怀,岂非真性情之流露?亮第一流人,二国俱不能得,备独能得之,亦可见以诚待人之效矣。

至孙氏兄弟之用人,亦自有不可及者。孙策生擒太史慈,即解其缚曰:“子义青州名士,所托非人耳。孤是卿知己,勿忧不如意也。”此策之得士也。陆逊镇西陵,权刻印置逊所,每与刘禅、诸葛亮书,常过示逊,有不安者,便令改定,以印封行之。委任如此,臣下有不感知遇而竭心力者乎?陆逊晚年为杨竺等所谮,愤郁而死。权后见其子抗,泣曰:“吾前听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以人主而自悔其过,开诚告语如此,其谁不感泣?此孙氏兄弟之用人,所谓以意气相感也。

(节选自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七)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刘备为吕布A所袭B奔C于操D程昱E以备F有雄才G劝操H图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藉,凭借、借助,与《陈涉世家》中“藉第令毋斩”的“藉”意思相同。

B.

即,即使,与《桃花源记》中“太守即遣人随其往”的“即”意思不同。

C.

固,固然,与《赤壁赋》中“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的“固”意思相同。

D.

但,只是,与《记承天寺夜游》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但”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臧霸曾为吕布效力,曹操擒捉吕布以后,臧霸为避祸藏匿起来;后来他又被曹操捕获,曹操不计前嫌,对他委以重任,任命他为琅邪相。

B.

曹操初起时为图霸业,能笼络人才,甚至能任用曾与己有怨者;势位已定时则猜忌异己,滥杀无辜。这正是其用人“以权术相驭”的表现。

C.

刘备以性情结交忠义之士,以诚待人,故能深得人心;刘备创业过程中多次遭遇挫折,但诸葛亮及关、张、赵云等人患难相随,忠贞不渝。

D.

陆逊镇守西陵时,深得孙权信任,孙权给刘禅、诸葛亮写信,常常给陆逊看,有不妥之处就让他改定;到了晚年,陆逊遭到谗害,郁郁而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操使霸出二人,霸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

②吾前听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孔子侍坐于哀公。公问曰:“敢问人道谁为大?”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惠也,固臣敢无辞而对?人道政为大。夫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而正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君不为正,百姓何所从乎?”公曰:“敢问为政如之何?”孔子对曰:“夫妇别,男女亲,君臣信。三者正,则庶物从之。”公曰:“寡人虽无能也,愿知所以行三者之道,可得闻乎?”孔子对曰:“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敬之至矣,大婚为大。大婚至矣!大婚既至,冕而亲迎。亲迎者,敬之也。是故君子敬为亲,舍敬则是遗亲也。弗亲弗敬,弗尊。此爱与敬,政之本与!”

材料二:

子贡为信阳宰,将行,辞孔子。孔子曰:“勤之慎之,奉天子之时,无夺无伐,无暴无盗。”子贡曰:“赐也少而事君子,岂以盗为累哉?”孔子曰:“汝未之详也。夫以贤代贤,是谓之夺;以不肖代贤,是谓之伐;缓令急诛,是谓之暴;取善自与,是谓之盗。盗非窃财之谓也。吾闻之:知为吏者,奉法以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侵民。此怨之所由也。治官莫若平,临财莫若廉。廉平之守,不可改也。匿人之善,斯谓蔽贤;扬人之恶,斯为小人。内不相训而外相谤,非亲睦也。言人之善,若己有之;言人之恶,若己受之。故君子无所不慎焉。”

材料三:

子路见于孔子曰:“负重涉远,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不择禄而仕。昔者由也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之后,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复得也。枯鱼索,几何不蠹?二亲之寿,忽若过隙。”孔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均选自《孔子家语》)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庶物从之 庶物:万物

B.

是故君子敬为亲 兴:倡导

C.

不肖代贤 不肖:不聪明

D.

枯鱼索 衔:含着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愿知所以行三者之道 所以游目骋怀

B.

政之本与 奔车朽索,可忽乎

C.

孔子 不拘于时,学

D.

亲负米百里之外 击破沛公军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

B.

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

C.

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

D.

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


4)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侍坐”,指在尊长近旁陪坐,《论语》中也有子路、曾皙等人侍坐于孔子的记载。

B.

古人的名与字常有关联性,文中的“赐”是子贡的名、“赐”与“贡”意义相对。

C.

“宰”,古代官名。“信阳宰”指信阳的地方长官,总管当地事务。

D.

古人认为君权神授,故称帝王为天子。“奉天子之时”中的“天子”指鲁哀公。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认为,“大婚”是教化百姓的途径,国君在婚礼过程中应表现出恭敬的态度,成为楷模。

B.

子贡赴信阳前,孔子告诫他要勤于做事,特别是要任用贤德之人,使他们奉守法令来引导百姓。

C.

子路因为父母年老而无法做官,直到父母去世后,他才一展抱负,在楚国过上了富贵生活。

D.

这三段记录孔子与他人对话的文字言简意赅,具有较强的论辩性,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A. 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惠也,固臣敢无辞而对?

B. 治官莫若平,临财莫若廉。

C. 内不相训而外相谤,非亲睦也。


7)请概括三则材料分别从哪个角度体现了孔子的思想观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