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相声这项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又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以郭德纲为代表的“德云社”异军突起,在获得喝彩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相声艺术生存、发展和创新等问题的思考。郭德纲的喝彩来自民间,他的相声带有大量的生活原生态的成分,民俗性、乡土气很强,是传统庙会文化在现代都市里陌生化的产品。相声面临的最大的尴尬在于,一方面文化生活的丰富让相声演员缺少了演出机会,另一方面广大农村百姓想看相声却没有人演。姜昆认为,相声走出困境的关键在于找准定位,曲艺是哪来的?老百姓那儿来的。你不是宫廷艺术。你要回到老百姓跟前去。老百姓永远支持你。
运用所学《文化创新》知识,结合材料回答:为什么说相声走出困境的关键在于找准定位,即来自老百姓,回到老百姓中去?
为了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展示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顽强奋进的精神风貌,也为了能够更好的认识并拥护中国共产党,某校高一(1)班学生以“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为主题,分小组搜集资料,展开探究。
【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一起】
材料一: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努力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今后五年将更致力于全面均衡发展和收入分配改革,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在“十二五”规划中实现 “国富”到“民富”的转变。翻开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报告,民生话题几乎贯穿始终。无论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方针,还是普通百姓关注的教育、住房、收入分配,随处可以找到涉及民生的论述。
【共产党和少数民族在一起】
材料二: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研究部署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这是建国以来首次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会议强调,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做好新疆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在新形势下做好新疆工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解决新疆一切问题的基础,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运用国家与政党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富民、重民生?
(2)有人说:“民族睦,国家兴;民族地区繁荣发展,民族之间就团结和睦。”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2011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工作报告:一年来,共审议22件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听取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4个工作报告,检查3部法律实施情况……把修改选举法作为立法工作的一个重点。在认真梳理代表议案建议、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意见基础上,形成选举法修正案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本次大会审议……每次常委会会议都邀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列席,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全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的立法、监督、代表和对外交往等工作。
(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什么?
(2)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这一组织和活动原则的?
某市政府承诺要为农民办八件实事以来,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农村危桥改造工程已投入4500万元,完成改造38座,正在建设37座。让农民得到了明显实惠,受到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
(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我国政府的哪一项职能?
(2)上述材料表明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怎样坚持这一原则?
材料: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2010年9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隆重召开,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交流合作 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所谓“包容性增长”,是指一国经济增长、人口发展和制度公平的有机协同,也就是随着经济增长,政府更应关注民权民生,关注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而所有社会成员能够对经济发展过程积极参与,并对经济发展成果进行共享。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实践者。
(1)要倡导“包容性增长”,必须进行思维创新,请从认识论角度说明思维创新对促进我国经济“包容性增长”的积极作用以及创新的基本要求。
(2)根据材料,请分别运用经济常识、政治常识的知识,从国际交往的角度说明中国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实践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增长,2006年- 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l 1.2%,到2010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397983亿元,而据日本内阁府2011年2月14日发布的2010年日本名义GDP为54742亿美元,比中国少4044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三,中国GDP超过日本排名世界第二。
材料二:“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
材料三:中国GDP超越日本,为“还富于民”提供了物质基础。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文简称《建议》)。“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将致力于全面均衡发展和收入分配改革,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让民众收入跑赢CPI,分享GDP超越日本的发展实惠,从而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由“国强”向“民富”的华丽转身。
(1)归纳材料一、二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常识的知识就怎样实现“国强”向“民富”的“华丽转身”谈谈你的建议。
(2)运用对立统一观点谈谈你对“国强”与“民富”的关系的认识。
(3)运用政治常识知识,分析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