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9分,每小题3分)
邵雍字尧夫。其先范阳人,父古徙衡漳,又徙共城。雍年三十,游河南,葬其亲伊水上,遂为河南人。
雍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道在是矣。”遂不复出。
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蔽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人莫能窥也。及执亲丧,哀毁尽礼。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诸贤退居洛中,雅敬雍,恒相从游,为市园宅。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名其居曰“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春秋时出游城中,风雨常不出,出则乘小车,一人挽之,惟意所适。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候,童孺厮隶皆欢相谓曰:“吾家先生至也。”不复称其姓字。或留信宿乃去。好事者别作屋如雍所居,以候其至,名曰“行窝”。
熙宁行新法,吏牵迫不可为,或投劾去。雍门生故友居州县者,皆贻书访雍,雍曰:“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投劾何益耶?”
嘉佑诏求遗逸,留守王拱辰以雍应诏,授将作监主簿,复举逸士,补颍州团练推官,皆固辞乃受命,竟称疾不之官。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赠秘书省著作郎。元佑中赐谥康节。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蓬荜环堵堵:墙壁 |
B.恒相从游恒:经常 |
C.或留信宿乃去去:离开 |
D.皆贻书访雍贻:留下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邵雍隐士风范的一项是 ( )
①夜不就席者数年 ②蓬荜环堵,不蔽风雨
③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 ④雅敬雍,恒相从游
⑤一人挽之,惟意所适 ⑥皆固辞乃受命,竟称疾不之官
A.①⑤⑥ | B.②③④ | C.②④⑤ | D.③⑤⑥ |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邵雍曾经到齐、鲁、宋、郑等古国的旧址上游历,回来之后,认为“道已经在我这里了”,从此就不在出远门了。 |
B.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人退居洛阳时,都很敬重邵雍,为他买下田宅,邵雍常常耕种,养家糊口。 |
C.邵雍把自己的居所叫做“安乐窝”,有人仿照邵雍的住房为自己建造了一个房子,叫做“行窝’”。 |
D.邵雍认为新法比较严酷,如果能够宽缓一分,那么百姓就会受益一分,所以他希望他的门生故友不要辞官。 |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任务13—15题。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椽,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时年四十一。
(《三国志·王粲传》)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 除,任命。
B.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 规,规劝。
C.下车即缮其甲卒 缮:整治。
D.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典,掌管。
1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王粲“有异才”的一项是( )
①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②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
③博物多识,问无不对。
④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
⑤用相比较,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
⑥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王粲才华出众,但他幼小的时候,身体羸弱,貌不惊人,因而最初没有得到
刘表及其宾客的重视。
B.王粲认为袁绍刘表二人并非没有大志,但都不善于用人,不能使天下英雄豪杰
诚心归附,所以难成大事。
C.王粲在曹魏处任官就职,精于吏治,明了天下时事,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
D.王粲博闻强识,文才出众,提笔成文,没有需要修改订正的地方,当时人常常
认为是事先构思好的。王粲著诗、赋、论、议近60篇。
16.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3分)
把文言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
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 |
2. |
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 |
3. |
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高进之沛国人。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土宦所掠,瓒救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葬毕,走四方,求父不得,乃谒征北将军刘牢之。牢之高会,进之入幕,推上客而踞其坐,大饮嚼,一坐大惊。牢之揖客,问所长,进之曰:"善以计数中密事。"牢之问部下甲兵刍粮,进之布指算,不爽,乃辟行军司马。居五曰,进之曰:"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遂去之。
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三人者,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从道济征桓玄,得首将王雅,败桓兵于奔牛塘,又杀路雍岐,得天子旌节与桓所乘舟。事平,以功让道济。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徐羡之、傅亮等谋废立,招道济,道济谋于进之,进之曰:"公欲为霍光乎?为曹操乎?为霍,则废;为曹,则否。"道济惊问,进之曰:"公欲辅宋,则少帝不废,琅琊王不立,天下非宋有也,故必废。如欲自取,则长乱阶,逢愚君,修德布惠,招罗腹心,天子非公而谁,故必不废。"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乃与进之定议,不为戎首,亦不相阻也。及谢晦反,兵锐,道济忧之,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进之遂间道入江陵,扬言曰:"檀江州率重兵败谢晦于江中,斩其首以徇。"故晦党闻之解体,部下闭门拒之,事平,为司空参军。
后到彦之伐魏,知其名,乞与同行,进之告仆曰:"到公必败,吾言则惑军,否则及难。"遂请护粮,乃免。道济晚年惧祸,其夫人刘遣婢问进之,进之曰:"道家戒盈满,祸或不免。然司空功名盖世,如死得所,亦不相负。"夫人泣语道济,道济意狐疑,亡何,被收,道济目光如炬,脱帻投地曰:"坏汝万里长城!"薛彤曰:"身经百战死,非意外事。"进之掀髯笑曰:"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此大宋之光。"坐地就刑,神色不变。进之无眷属,仆鲁健从进之死,故无收其尸者。薛彤下沛人,死后,其子负骨归葬。
武皇帝:宋武帝刘裕。(节选自《三十国春秋》)
1.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高进之善于计谋的一组是() ①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②事平,以功让道济 ③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④为霍,则废;为曹,则否 ⑤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⑥遂请护粮,乃免
|
3.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一10题。(9分,每小题3分)
高进之沛国人。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土宦所掠,瓒救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葬毕,走四方,求父不得,乃谒征北将军刘牢之。牢之高会,进之入幕,推上客而踞其坐,大饮嚼,一坐大惊。牢之揖客,问所长,进之曰:“善以计数中密事。”牢之问部下甲兵刍粮,进之布指算,不爽,乃辟行军司马。居五曰,进之曰:“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遂去之。
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三人者,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从道济征桓玄,得首将王雅,败桓兵于奔牛塘,又杀路雍岐,得天子旌节与桓所乘舟。事平,以功让道济。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徐羡之、傅亮等谋废立,招道济,道济谋于进之,进之曰:“公欲为霍光乎?为曹操乎?为霍,则废;为曹,则否。”道济惊问,进之曰:“公欲辅宋,则少帝不废,琅琊王不立,天下非宋有也,故必废。如欲自取,则长乱阶,逢愚君,修德布惠,招罗腹心,天子非公而谁,故必不废。”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乃与进之定议,不为戎首,亦不相阻也。及谢晦反,兵锐,道济忧之,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进之遂间道入江陵,扬言曰:“檀江州率重兵败谢晦于江中,斩其首以徇。”故晦党闻之解体,部下闭门拒之,事平,为司空参军。
后到彦之伐魏,知其名,乞与同行,进之告仆曰:“到公必败,吾言则惑军,否则及难。”遂请护粮,乃免。道济晚年惧祸,其夫人刘遣婢问进之,进之曰:“道家戒盈满,祸或不免。然司空功名盖世,如死得所,亦不相负。”夫人泣语道济,道济意狐疑,亡何,被收,道济目光如炬,脱帻投地曰:“坏汝万里长城!”薛彤曰:“身经百战死,非意外事。”进之掀髯笑曰:“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此大宋之光。”坐地就刑,神色不变。进之无眷属,仆鲁健从进之死,故无收其尸者。薛彤下沛人,死后,其子负骨归葬。
武皇帝:宋武帝刘裕。(节选自《三十国春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之布指算,不爽爽:差错 |
B.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刑:宰杀 |
C.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伺:等候进之布指算,不爽 |
D.道济趋下阶趋:快走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高进之善于计谋的一组是
①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②事平,以功让道济
③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④为霍,则废;为曹,则否
⑤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⑥遂请护粮,乃免
A.①②④ | B.②③⑤ | C.①③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进之十三岁,母亲去世,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进之四处寻父不得,便投奔征北将军刘牢之。 |
B.高进之初次拜 谒刘牢之,态度倨傲,但刘牢之仍然以礼相待,由于他具有测算隐秘之事的特长,被刘牢之任命为行军司马。 |
C.檀道济自称为朝廷的“万里长城”,是因为他忠于刘宋王朝,曾经平定桓玄的叛乱,拒绝参与徐羡之、傅亮等废立宋帝的阴谋。 |
D.高进之、薛彤、檀道济三人志义相合,结为生死之交,最终檀道济为朝廷所收,高、薛二人也慷慨赴死。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
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 |
2. |
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 |
3. |
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