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 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3)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 _关系.
(4)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关系.
(5)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是 像(填“虚”或“实”)。
(6)下图中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 )
(7)小明在实验中,测出一组物距和像距相等,就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老师说这样得到结论不合理,你认为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学习二胡、琵琶演奏的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右表所列的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该表中所缺的数据分别为_____和____。
(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
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振动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编号 |
长度/cm |
直径/cm |
频率/Hz |
1 |
20 |
1.5 |
2131 |
2 |
30 |
2.0 |
1284 |
3 |
50 |
2.5 |
656 |
(1)敲击金属管时,声音是由金属管____________产生的,用不同大小的力敲击金属管,则金属管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_将不同
(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号管。
(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能/不能); 理由:
(4)如果想得出管子发出声音振动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则需再增加一根长度和直径分别为_______________cm的金属管。
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
(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__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的冰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
(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_____变化,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其中,由图(乙)可读出第1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
(3)根据下表数据,在图(丙)中画出这段时间内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时间/min |
0 |
0.5 |
1 |
1.5 |
2 |
2.5 |
3 |
3.5 |
4 |
4.5 |
5 |
...... |
温度/℃ |
-8 |
-6 |
-2 |
0 |
0 |
0 |
0 |
0 |
1 |
2 |
||
状态 |
固态 |
固液共存态 |
固态 |
(4)由图像可以看出,此实验中冰熔化经历了_______min,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选填“变化”或“不变”)。
如图是探究声音特性的小实验:
(1)将钢尺的一端紧圧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拨动钢尺时用力的大小不同,会使钢尺振动的________不同,发出声音的_______不同。
(2)探究声音音调与声源振动的_________的关系时,他应该保持___________不变,改变____________。
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并用钟表记录加热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物质 |
质量/g |
初始温度/℃ |
加热时间/min |
最后温度/℃ |
水 |
60 |
20 |
6 |
45 |
食用油 |
60 |
20 |
6 |
68 |
(1)实验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____来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差异。
(2)此实验中,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___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热量。
(3)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物质这种特性用____来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