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_㎝.
(2)如图乙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35cm刻度线,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3)小芳同学在实验中,她按如图装配仪器 (图中F点是焦点,H点是2倍焦距处),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她应把蜡烛
       调(填“上”、“下”);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移动(填“左”或“右”)。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照相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 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 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蜡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同学们在制作电动机模型时,把一段粗漆包线烧成约 3 cm × 2 cm 的矩形线圈,漆包线在线圈的两端各伸出约 3 cm 。然后,用小刀刮两端引线的漆皮。用硬金属丝做两个支架,固定在硬纸板上。两个支架分别与电池的两极相连。把线圈放在支架上,线圈下放一块强磁铁,如图所示。给线圈通电并用手轻推一下,线圈就会不停的转下去。

(1)在漆包线两端用小刀刮去引线的漆皮,刮线的要求是  (填选项“ A ”或“ B )

A .两端全刮掉 B .一端全部刮掉,另一端只刮半周

(2)线圈在转动过程中  能转化为  能。

(3)小华组装好实验装置,接通电源后,发现线圈不能转动,写出一条可能造成该现象的原因  

现要测量小灯泡的功率。小薇同学选择了满足这个实验要求的器材,并连接了部分电路,如图甲所示。

(1)请添加一根导线,完成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的连接。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滑至  端(选填“ a ”或“ b )

(3)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压表示数为 1 . 9 V 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A ,此时小灯泡的功率为   W

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cm ,点燃的蜡烛与凸透镜固定不动。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的实像;遵从这一成像原理的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

根据下列两个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电流做功的过程是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一般情况下电流做功的多少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出。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通过此实验可以较形象的比较出电流做功的多少。该实验是通过观察  比较电流在不同情况下做功多少的,此过程中是把电能转化为  能;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左调节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变大,相同时间内物体被吊起的高度也变大了,这说明  

(2)实际生活中,用电器接通电源后,都伴有热量的产生,小明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时,采用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 a b c d 四个相同的容器密闭着等量空气并与 U 形管紧密相连,实验前 U 形管两端液面相平,将1、2和3、4导线分别接到电源两端。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 U 形管中  的变化来比较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图甲所示的装置是用来研究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  的关系,图乙所示的装置是用来研究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  的关系,综合分析图甲乙两装置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小明用弹簧测力计、粗糙程度均匀的水平桌面、砝码和木块等实验器材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1)小明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要想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该使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  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N

(2)分析本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请写出其中1条:  

(3)根据图乙给出的数据点画出 f F 关系图像。依据 f F 关系图像,思考当 F = 6 N 时如何确定滑动摩擦力的 f 大小,在图乙中纵坐标轴上用字母 A 标记 f 大小的位置并留下作图痕迹。

(4)自行车刹车时,捏手刹用的力越大,车子停的越快的原因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