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_㎝.
(2)如图乙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35cm刻度线,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3)小芳同学在实验中,她按如图装配仪器 (图中F点是焦点,H点是2倍焦距处),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她应把蜡烛
       调(填“上”、“下”);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移动(填“左”或“右”)。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照相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 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 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蜡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同学利用电能表来测定家中电热水瓶的电功率,他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A.观察家中的电能表,记住铭牌上“3000rev/(KW·h)”的字样;
B.在5min内观察到电能表的转盘转了100转;
C.接通电热水瓶的同时家中其他用电器也处于工作状态;
D.根据公式P=W/t算出电热水瓶的电功率。

(1)、以上实验步骤中,有错误的步骤是(填代号)______,
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热水瓶的电功率为________W。

、如下图(a)所示电路中,电灯L1的电阻为10Ω,电压表V1、V2所用的量程不明,开关S闭合后,
V1、V2的示数分别是图(b)中所示,那么V2用的量程是_________,灯L1的功率为_________W。

LED灯是一种新型的环保节能灯,小林为了探究LED灯与家用普通白炽灯、普通节能灯的发光效率,他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其中R0为光敏电阻,其电阻值与光照强度成反比)其实验步骤如下:

① 先把“220V 15W”的普通白炽灯接入灯座,通过调整,使灯泡与温度计的玻璃泡距离约为2cm,灯泡与热敏电阻的距离约为30cm。闭合开关SS1,通电10min,分别读出温度计和电流表的示数,并填入下表。

灯泡类型
盒内初温
盒内末温
电流表示数
白炽灯
20℃
78℃
6mA
普通节能灯
20℃
50℃
15 mA
LED灯
20℃
35℃
60 mA


②接着分别把规格相同的普通节能灯和LED灯接入灯座,重复上述实验。
根据小林的探究,请回答:
(1)电能转化为内能最多的灯是____________,这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的。
(2)电能转化为光能最多的灯是____________,这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的。
(3)LED灯的发光效率较______ (填“高”或“低”)。
(4)综合分析表中数据可知,15W的LED灯的发光亮度与______W的白炽灯发光亮度相当。

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选用的电源电压为4.5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Ω。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_______ 。
(2)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完整如图a所示的实物电路。
(3)闭合开关前,图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位于 _____ (选填“A”或“B”)端。
(4)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5)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至电压表的示数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 ______ V;要获得小灯泡额定功率的数据,滑片P应向 ________ (选填“A”或“B”)移动。
(6)改变滑片P的位置,获得多组对应的电压、电流值,绘制得如图c所示的IU图象。由图象可知,小灯泡两端电压是1.5V时,其电阻是 ______ Ω;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________W。
(7)根据图像可判断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升高逐渐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中:
(1)利用如图(甲)所示实验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

①需要个定值电阻。
②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③利用实验数据作出的I- U关系图线,与图13(乙)中的最接近。
(2)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表1 U=3V

实验次序
R/Ω
I/A
1
5
0.6
2
10
0.3
3
20
0.15

表2 R=20Ω

实验次序
U/V
I/A
1
2
0.1
2
4
0.2
3
6
0.3

分析表1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表2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