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时,需要在电压相同的条件下,比较通过不同导线的电流,分析归纳出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下表是几种实验用导线的参数。
导线代号 |
A |
B |
C |
D |
E |
F |
G |
长度/m |
1.0 |
0.5 |
1.5 |
1.0 |
1.2 |
1.5 |
0.5 |
横截面积/mm2 |
3.2 |
0.8 |
1.2 |
0.8 |
1.2 |
1.2 |
1.2 |
材料 |
锰铜 |
钨 |
镍铬丝 |
锰铜 |
钨 |
锰铜 |
镍铬丝 |
(1)为研究电阻与导体材料有关,应在中选用导线C和导线________
(2)为研究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应在上表中选用导线C和导线________
(3)为研究电阻与导线横截面积的关系,应在上表中选用导线A和导线_______
小明、小华和小红三位同学各自进行“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实验中使用的小灯标有“3.8V”字样,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 2A”字样,电源电压为6伏且不变。
①小明连接的电路如图15所示,图中尚有一根导线未连接,请用笔线代替导线在图中正确连接。 (9) (用2B铅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连线)
②小华正确连接电路,闭合电键,移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的示数(10)(选填“变大”或“变小”);当变阻器的滑片恰好在中点上(即它接入电路的电阻为10欧),小灯正常发光,小灯的额定功率为(11)瓦。
③小红正确连接电路,闭合电键,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小灯始终不亮。小红在查找电路故障时发现,电流表示数、电压表示数均为零。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小灯或滑动变阻器上,电路故障是(12)。
在“测定铁块的密度”的实验中,小明设计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
在电学实验中,电流表应该(1)在电路中(选填“串联”或“并联”),图14(a)中电流表的示数为(2)安。图14(b)所示仪器的名称是(3),可用来研究(4)。
![]()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将不同的实心物块浸没在液体中并松手后,发现有的物块上升至液面,有的物块下降至容器底部。为了研究实心物块的质量和体积对此现象的影响, 他们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表一、表二为该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及观察 到的实验现象。
表一:液体甲(质量为 8.0 千克,体积为 8.0×l0-3 米 3)
实验序号 |
物块 |
质量(×10-3千克) |
体积(×10-6米3) |
现象 |
1 |
A |
7.5 |
30 |
上升至液面 |
2 |
B |
25.2 |
42 |
上升至液面 |
3 |
C |
24.3 |
27 |
上升至液面 |
4 |
D |
21.6 |
12 |
下降至底部 |
5 |
E |
91.8 |
34 |
下降至底部 |
表二:液体乙 (质量为 6.4 千克 , 体积为 8.0×l0-3米3)
实验序号 |
物块 |
质量(×10-3千克) |
体积(×10-6米3) |
现象 |
6 |
A |
7.5 |
30 |
上升至液面 |
7 |
B |
25.2 |
42 |
上升至液面 |
8 |
C |
24.3 |
27 |
下降至底部 |
9 |
D |
21.6 |
12 |
下降至底部 |
10 |
E |
91.8 |
34 |
下降至底部 |
(1) 小明同学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和3与5(或6与9和6与10)的数据及现象, 得出结论:在液体中,物块的上升和下降跟它的体积无关;跟它的质量有关,且质量小的物 块上升,质量大的物块下降。
小华同学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 和2与4(或6与8和7与8)的数据及现象,得出结 论:在液体中,物块的上升和下降跟它的质量无关;跟它的体积有关,且体积大的物块上升,体积小的物块下降。请判断:
小明的结论是__________的,小华的结论是__________的。(均选填“正确”或“错误”)
(2) 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3是某小组同学做“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实验的电路:
(1)在连接电路时,电键应(选填“闭合”或“断开”)。
(2)该同学在闭合电键前,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端(选填“A”或“B”);使用电流表时,所测电流不得超过它的,必须使电流从它的接线柱流进。实验中如果要增大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可以。
(3)闭合电键后,该同学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如图13所示,此时测得的电流为安,电压为 伏,则由该组数据计算出该次实验测得的电阻值为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