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九年级的小明同学在浏览相关网页时搜集到两则信息:
信息一:莫言的写作手法深受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马尔克斯和福克纳的影响,同时他又意识到一定要果断地“逃离”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莫言的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信息二: 20多岁的莫言最初写作时,向全国报纸、杂志投稿。每次莫言都满怀信心地把厚厚的稿纸装进信封,之后开始漫长且充满希望地等待,最后等来的往往是破烂不堪的退稿信封,里面最多塞上一封编辑部铅印的退稿信。每次被推稿后,他虽然有些沮丧,但是他始终相信世界上任何事都不可能随随便便就成功。经历了漫长的“被退稿”阶段,是他的坚持和天分让他最终获得了现在的荣誉。
(1)信息一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何启示?3分
(2)运用《笑对生活》的相关知识,联系信息二回答:我们对生活应持怎样的认识和态度?3分
(本题15分)知识链接:“信息化”
在我国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信息化逐渐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的地位;信息化将成为改革的最大助力。
信息化时代,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体现在由信息化带动的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信息化能力的弱化意味着国家经济竞争实力下降。
信息化已成为保证国家信息安全,乃至于保证国防安全、国家政体安全的大事。目前我国在国际互联网的系统中仍极大的依赖于国际互联网络。
信息化发展的不平衡可能使收入和机会的不平等状况加剧,从而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信息化推动了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
围绕信息化建设,同学们收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南京将在2020年建成国内一流的智慧城市,在交通、旅游、社会保障等方面成为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引领者。
材料二:我国的军队、政府、国有企业等部门使用的信息技术设备将逐步实现国产化。
材料三:我国沿海和东部地区推动电子信息等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转移。与此同时积极鼓励有条件的电子信息企业“走出去”,与海外科技企业开展多层次合作,推动我国各个行业国际化水平的提高。
(1)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信息化的发展突显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②当前,信息化逐渐上升为我国国家战略的地位,说明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的中心工作。()
(2)结合同学们收集的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加强信息化建设。
(本题15分)近年来,面对城市垃圾处理问题,我国采取了以下做法:
①加大了对城市垃圾处理的资金投入;
②在全社会加强垃圾分类处理和回收的宣传和教育;
③加快城市垃圾处理立法的出台进程;
④广泛使用占地少、能发电的高科技焚烧等手段。
面对高科技焚烧厂的建立,附近居民因担忧健康问题而去当地政府寻衅滋事,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有居民认为,建焚烧厂可以,但不能建在我家附近;有居民甚至跟随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去散布谣言,煽动制造事端。
(注:高科技焚烧厂在垃圾焚烧过程中有可能排放出一些有害物质)
(1)阅读我国解决城市垃圾处理问题的做法,将其序号填写在下面合适的方框内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居民的言行
【关心国家大事 共创美好未来】
材料一、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二、习总书记指出,要“苍蝇老虎一起打”,任何人都不得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材料三:两会中,关于教育、医疗、就业、食品、住房、收入分配、交通等问题一直都是十分关注的问题,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了多项举措,民生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
(1)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它的总目标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教材的哪些知识观点?
(3)我们青少年该怎样落实材料一、二中体现的法治精神?
(4)结合材料,谈谈党和政府致力于解决民生问题,说明了什么?
【经济进入新常态 科技引领新未来】
材料一:习近平博鳌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摘录:1.“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2.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材料二:2014年9月10日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强调,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
材料三、每年雾霾导致25万人过早死亡;《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4)》称中国根治雾霾最快需15年;
(1)习总书记提出“一路一带”战略构想指的是什么?积极倡导建设“一带一路”以及构建命运共同体,体现了我国坚持哪一项基本国策?
(2)经济新常态提醒我们,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能自我陶醉,必须要保护清醒的头脑,你认为这样说的道理有哪些?
(3)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坚持了一项怎样的经济制度
(4)要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创新大国需要国家和社会付出哪些努力?
(5)经济增长的同时,雾霾杀手也出现了,你认为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
【多措并举呵护健康】
材料一:2014年8月1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取消了“敢于斗争”“见义勇为”。
材料二:2015年2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调研报告《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九个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显示,39.8﹪的留守儿童感到孤独;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正积极推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我市去年共有94名户籍不在湖北的考生符合条件获准在襄阳参加高考。
(1)材料一主要保护我们哪项权利?你知道保护我们这项权利的法律有哪些吗?请写出两部。为什么国家对我们的这项权利如此重视?
(2)材料二的举措保护留守儿童哪些权利?从社会发展层面讲,这些举措的目的是什么?实现这个目的有什么意义?
(3)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来回报材料二中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