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教育部从2004年开始,把每年9月定为我国的“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某校为了帮助同学们加深了解和认识民族精神,决定开展民族精神系列教育活动。以下是同学们在教育活动中搜集的三组关于民族精神的名人警句:①“尚统一”、“和为贵”;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自古男儿当自强”; ③“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上述三组名言警句分别体现了我国民族精神的什么内容?
(2)作为青少年学生,你打算如何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为中华之崛起,提升今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我们青少年应肩负起什么使命?你打算如何肩负这一使命?
在2012年7月21日的北京暴雨中,150多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工靠血肉之躯,拧成一根“大绳”,跨过六车道宽的京港澳高速公路,在空中搭起生命救援线,成功救出被困的上百名群众。在听到致谢、看到酬金时,他们却轻轻摇头:“这是我们的本分与良心!”他们的言行彰显了暴雨中挺起的“中国脊梁”。
(1)“这是我们的本分与良心!”道出他们强烈的责任感,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中国脊梁”是什么精神的集中体现?其内涵是什么?
(3)我们青少年如何弘扬和培育这一精神?
2015年3月20日,国家发改委对外发布《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5-2025年),规划提出把左右江革命老区打造成为活力老区、美丽老区、幸福老区、文化老区的战略目标。《规划》使广西区域发展的最大短板上升为国家战略……。
为此百色市某中学九年级(2)班举办了以“借规则东风,谋家乡发展”的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调查家乡】你认为右江革命老区(百色)发展的最大短板是什么?
(2)【认清国情】左右江革命老区是广西区域发展的最大短板说明了什么?
(3)【出谋划策】要把左右江革命老区打造成为活力老区、美丽老区、幸福老区、文化老区的战略目标,我们必须坚持什么路线?其内容和核心内容分别是什么
(4)【建设家乡】打造“美丽老区”需要每个公民的积极参与,我们中学生能为“美丽老区”做些什么?
材料一:2014年是我国反腐倡廉取得重大成果的一年,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秉着“有案必查、有腐必反”的原则。“周徐苏令”等“大老虎”落马,部分地方“小官巨腐”被查处,凸显了党中央“打虎拍蝇”的决心。
材料二:2015年5月22日,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针对百名涉嫌犯罪的外逃国家工作人员、重要腐败案件涉案人等发出的“红色通缉令”集中公布将满一月。一个月来,通缉令上的外逃人员已有两人被“缉拿归案”,与此同时,中国各地加大追逃力度,一系列追逃、防逃举措密集亮相。
(1)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实施什么样的基本方略?其基本要求是什么?
(2)上述材料体现了法律的哪些特征和什么作用?
(3)党中央“打虎拍蝇”给我们青少年学生的哪些启示?
2014年12月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系统性阐述,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
(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与之相适应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2)要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创新大国,需要国家和社会付出哪些努力?(国家和社会至少各写一条)
2015年3月15日,广西河池都安县城上千名各界民众或手握蜡烛或手举花圈送别他们心目中的大好人--都安高中校长莫振高。莫振高30多年时间里,用自己微薄工资以及陆续筹集而来的3000多万元人民币善款,资助近两万名贫困生圆了上学梦,他也因此被称为“化缘校长”。
(1)莫振高的事迹体现了他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在全社会倡导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2)莫振高的精神值得我们继承,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以实际行动关爱身边的贫困学子关爱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