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欧洲时报》2013年10月11日文章:习(近平)李(克强)东南亚之旅延续中国高层外交正能量。实际上,今年以来,中国凭借不断刮起的外交新风,在多个地区、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外交硕果,为中国在当前复杂国际环境下抓住发展机遇赢得了时空。此次习近平、李克强的东南亚外交之旅作为今年中国高层外交的收官之作,也再次延续了传递“正能量”的特点。中国希望塑造与邻国互惠互利、共存共赢的格局,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东南亚部分国家面临金融风险背景下,中国领导人的到访带来不少经济合作的大单,这既有利于该地区信心的提升,让外界对中国发展路径有更清晰认识,也消除了对日益壮大中国的疑虑。
(1)结合课文知识回答,为什么说中国领导人的到访带来不少经济合作的大单会有利于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信心的提升?
(2)中国领导人的讲话和答问中,“中国”“经济”“问题”“发展”“地区稳定”“合作”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从中你还悟到了些什么道理?
孟佩杰,女,20岁,山西临汾人。5岁时生父不幸车祸离世,生母便将其转送给刘芳英抚养。8岁时,养母刘芳英因椎管萎缩症手术失败而半身不遂,养父为逃避生活重担离家出走,自此,小佩杰在努力完成学业的同时,独自照顾刘芳英的生活起居,12年来不离不弃。2009年,孟佩杰被离家乡百公里之远的临汾学院录取,由于不放心刘芳英,便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带着母亲上大学”,继续悉心照料养母。2009年,临汾市委授予孟佩杰母女文明和谐家庭荣誉称号,2010年,孟佩杰成为临汾市年龄最小的十佳道德模范,2012年,孟佩杰被评选为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1)请联系材料,谈谈孟佩杰具有什么精神?
(2)这种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6分)
(3)怎样培养这种精神品质?
有些同学认为“我们年龄还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天经地义”。
(1)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思想?这种思想有何危害?
(2)我们应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
在全校的演讲比赛中,七年级的三位同学在台下准备:
小明:其他人怎么能和我比,冠军一定是我的!
小梅:来比赛的人都有自己的实力,我不能紧张,放轻松,我相信自己能取得好成绩的。
小平:那么多人,他们真优秀,我和他们比起来声音太小胆量也不行,我肯定取不上名次的。
(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他们三个人的心理活动。
(2)你认为三个人中,谁最有可能取得好成绩?为什么?
一则故事:以前有一支旅行队,当一切置办齐全时,队长发现还缺少两样东西,于是他大声叫到:“我们还缺少一个犹太人和一条狗。”一个犹太人听到了,便回敬道:“我和你一起,不就齐全了吗?!”
(1)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2)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是什么?
材料:丛飞,深圳一名普通的歌手,却资助了178名儿童,2006年因病逝世.他生前热衷于公益事业,个人捐助300万元,去世后被评为“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象丛飞那样自觉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1)他的行为体现了一种什么意识?
(2)如果每个人都有这种意识,会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3)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丛飞,维护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