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温度下,向aL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NO2(g),发生如下反应:2NO2 2NO+O2,此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
B.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 |
C.混合气体中NO2、NO、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1 |
D.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NO同时生成2n mol NO2 |
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 |
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
D.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4H2O |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1.0mol/L的KNO3溶液:H+、Fe2+、Cl-、SO42- |
B.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NH4+、Ba2+、[Al(OH)4]-、Cl- |
C.pH=12的溶液:K+、Na+、CH3COO-、Br- |
D.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Na+、K+、CO32-、NO3- |
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A |
B.2L0.5mol/L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 NA |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
D.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 |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下列环境问题与产生的主要原因不相符的是()
①“臭氧空洞”主要是大量使用氟氯代烃等引起的
②“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NO2等引起的
③“酸雨”主要是由空气中CO2浓度增大引起的
④“白色污染”主要是由聚乙烯塑料等引起的
⑤“厄尔尼诺”现象是由空气中CO2浓度增大引起的
⑥“温室效应”主要是由空气中CO2浓度增大引起的
⑦“赤潮”主要是由水体中P、N等元素过量引起的
A.只有①② | B.只有②③⑤ | C.全部 | D.只有③ |
将一定量的锌与浓度为18.5mol/L的100mL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26.88L标准状况下的气体,反应后测得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0mol/L,则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n(SO2)/n(H2)=1/1 | B.n(SO2)/n(H2)=4/1 |
C.n(SO2)/n(H2)=1/4 | D.n(SO2 )/n(H2)=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