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七十年代,德、法两国相继颁布了新宪法。这两部宪法内容的共同之处是
A.国家元首独掌行政大权 | B.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 |
C.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成员 | D.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
下表反映了汉至唐前期福建郡县设置分布情况。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时期 |
西汉 |
三国 |
西晋 |
唐前期 |
福建郡县数 |
会稽郡南部 1县 |
建安郡 9县 |
建安.晋安 2郡14县 |
福州等5州 28县 |
A.汉至唐前期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 郡县制在福建的实施始于西汉
C. 唐前期福建的地方管理体制发生本质变化
D. 汉至唐前期福建的地方管理管理机构日益增加
王国维曾说过:“古来新学问之起,大都由于新发现。有孔子壁中书出,而后有汉以来古文家之学;有赵宋古器出,而后有宋以来古器物、古文字之学”。这表明( )
A.只有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相结合才能还原历史 |
B.新材料的发现颠覆了古史记载中的可信部分 |
C.新材料的发现有助于人们获得对历史的新认识 |
D.古史中的记载一定能补充新材料的不足 |
读下面二幅20世纪50年代有关美日关系的漫画,分析美国这种做法的最主要目的是()
A.为了推行全球扩张 |
B.为了彻底消除日本法西斯势力 |
C.为了日本经济复苏 |
D.为了将日本变成其势力范围 |
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地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下列所述可以作为此结论的依据的是()
A.经济全球化使各国政治矛盾消失 |
B.政治冲突均与各国经济利益矛盾有关 |
C.多极化趋势削弱了大国霸权主义 |
D.经济联系的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大 |
1953年,作为新政府的首脑,马林科夫在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五次会议上作了讲话,提出了新政府的施政纲领:在工业方面,既要遵守斯大林的工业化理论方针,又要增加消费品。他认为,苏联当时已经解决了发展重工业的任务,使苏联拥有了强大的、技术上完备的重工业,当时最迫切的任务是迅速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用一切方法来加速轻工业的发展,增加消费品。在农业方面,马林科夫要维持斯大林确定的“贡税”体制,同时又许诺要提高国家的收购价格,降低农民的义务交售指标等。以下判断正确的有()
①马林科夫要系统纠正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②马林科夫看到了苏联社会的一些矛盾
③马林科夫继续坚持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④马林科夫的施政纲领得到了有效的实施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