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游庐山宿栖贤寺
王安国
古屋萧萧卧不周,弊裘起坐兴绸缪。
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
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
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留。第二联从哪些角度来写庐山夜色?请作简析。
最后两联作者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甲)寒食
(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乙)寒食
(唐)韩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寒食:节令,清明前一二日。按时俗寒食三日不得举火,但王侯贵族之家有皇帝赐来的蜡烛:“清明日取榆树之火以赐近臣。”日暮汉宫句为以汉喻唐。在两首诗的第三句各抓一个关键字分析其作用。
试比较两首诗在选材立意方面的异同。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本诗中的“才”和“半”用得好。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好在哪里。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晚次鄂州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①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②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①估客:指乘船商人。②三湘:指湘江的三条支流,此泛指洞庭湖和湘江一带。这首诗在体裁上属于近体诗中的。它在语言形式方面要求必须对仗的是诗中的联和联。
这首诗写了作者在舟行途中的所见所闻,情绪较为低沉。具体而言,流露出诗人□□□□、□□□□、□□□□、□□□□等复杂的心情。(每条不超过4个字)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一联在写景抒情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意作简要赏析。
古典诗歌鉴赏。
饮酒(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注释] ①殄:灭绝,消灭。②绁:系,缚。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前两句说青松生在东园却被众草掩没,可见众草之深、青松之孤。 |
B.众草等“异类”被严霜摧毁,才显出青松挺拔之英姿、常青之秀色。 |
C.诗人用“连林”反衬“独树”,表现出独松的寂寞冷傲、孤芳自赏。 |
D.“提壶”二字回扣标题,但“挂寒柯”、“远望”则暗示陶渊明饮酒意不在酒。 |
E.“吾生梦幻间”流露出人生“如梦幻泡影”、对人生彻底绝望的颓废之感。提壶挂寒柯”也有版本作“提壶抚寒柯”,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说说自己的理由。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城东早春雨晴
杨巨源王驾
诗家清景在新春,雨前初见花间蕊,
绿柳才黄半未匀。雨后全无叶底花。
若待上林花似锦,蜂蝶纷纷过墙去,
出门俱是看花人。却疑春色在临家。这两首诗歌咏的对象和抒发的心情有何不同?请在空格中写出答案
杨诗对象:心情:
王诗对象:心情:这两首诗的最后两句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意?(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