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间有一匀强电场,板长为L,板间距离为d,在板右端L处有一竖直放置的光屏M,一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质点从两板中央射入板间,最后垂直打在M屏上,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板间电场强度大小为2mg/q |
B.板间电场强度大小为mg/2q |
C.质点在板间运动中重力的冲量和它从板的右端运动到光屏的过程中重力的冲量相等 |
D.质点在板间的运动时间大于它从板的右端运动到光屏的时间 |
如图甲所示的空间存在一匀强磁场,其方向为垂直于纸面向里,磁场的右边界为MN,在MN右侧有一矩形金属线圈abcd,ab边与MN重合。现使线圈以ab边为轴按图示方向匀速转动,若电流从a 到b为正,则从图乙中ab中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地面H高处从静止开始释放,落到地面后继续陷入泥中h深度而停止,设小球受到空气阻力为f,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落地时动能等于mgH |
B.小球陷入泥中的过程中克服泥土阻力所做的功小于刚落到地面时的动能 |
C.整个过程中小球克服阻力做的功等于mg(H+h) |
D.小球在泥土中受到的平均阻力为![]() |
在建筑装修中,工人用质量为的磨石对斜壁进行打磨,当对磨石加竖直向上推力F时,磨石恰好沿斜壁向上匀速运动,已知磨石与斜壁之间的动摩擦因素为
,则磨石受到的摩擦力是
A.(F-mg)![]() |
B.(mg-F)![]() |
C.![]() ![]() |
D.![]() ![]() |
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曾提出电荷周围存在一种场,而非存在“以太”。后来人们用电荷在场空间受力的实验证明了法拉第观点的正确性,所用方法叫做“转换法”。下面给出的四个研究实例中,采取的方法与上述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A.牛顿通过对天体现象的研究,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 |
B.伽利略用逻辑推理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运动的认识 |
C.欧姆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先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然后再保持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
D.奥斯特通过放在通电直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得出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的结论 |
如图所示,A为木块,B为装有沙子的铁盒,通过固定斜面上的定滑轮用细线相连,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从某时刻起铁盒B中的沙子从图中小孔开始漏出,在全部漏出之前A、B一直处于静止状态,在这一过程中斜面对铁盒B的静摩擦力(除B与斜面间摩擦外,其它接触处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计)
A. 一定始终不变
B. 一定变大
C. 一定变小
D. 有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