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用甲骨文记录了行星的爆发,但我们没有问为什么;《墨经》对所有的几何光学现象都有记载,如针孔成像,放大镜等等,但没有人问“光的原理是什么”。人们往往强调“用”,有人用了就好了,止步于应用,没有进一步进行哲学的思考、理论的思维,中国古代距离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仅一步之遥。
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哲学认识论的启示?
自古以来,山东就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风气不正等现象日益严重。为了重塑“礼仪之邦”的道德高地,山东省自2007年起,启动实施“四德工程”,即家庭美德突出“孝德”,职业道德突出“诚德”,社会公德突出“爱德”,个人品德突出“仁德”。
山东省在“四德工程”建设中,将公民道德规范具体化、生活化,从群众生活实际出发,发掘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让善行义举上榜,为凡人善举立传,使群众感到榜样就在身边,身边事可亲可学,凡人善举、好人好事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1)运用唯物史观有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山东省开展“四德工程”建设的哲学依据。
(2)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就进一步推进“四德工程”建设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城镇化,指农村人口、富余劳动力和企业逐渐在空间上聚集而转化为城镇的经济要素,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的过程。
2004年某县在R镇征地近2000亩建立了一个工业园。在一家知名装备制造企业入驻后,150多家配 套企业相继入园,2012年该园区实现产值120亿元。在园区周围,学校、医院、银行等 纷纷出现。2012年,该镇人口由2.3万增加到3.5万,新增人口中有7000多人是脱离土地的农民,他们在接受培训后成为园区的产业工人。务工农民留下的土地由一些经营大户集中起来,统一经营,建立了一批优质稻米,蔬菜和水果等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镇90%的劳动力实现当地就业,人均收入明显增加。
材料二:2013年8月31号,为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会议明确,将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具备条件且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承担。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城镇化对R镇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简述你对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3年,针对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国家连续出台的一系列针对小微企业扶持政策的实施效果、小微企业对政策期待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如图:
材料二:近几年,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历经沧桑、步履维艰。2008的最大问题是融资难,2009年则遭遇全球金融危机,2010年面临用工荒,2011年至今更是升级成多种不利因素的叠加。对经济形势颇为敏感的中小企业“伤不起”。经济专家建议,中小企业“疗伤”要强化政府的责任。
材料三:2014年两会中,“小微企业发展问题”仍然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问题。不少政协委员就如何扶持中小型企业发展等重大课题提出了提案。政协委员关于中小型企业的建言献策将影响我国基本经济政策的制定和企业发展的方向。
(1)结合材料一,说明2013年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为什么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3)结合材料三,说明材料体现了我国政党制度的哪些知识点?
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根据材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宜昌市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将文化建设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不断充实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如评选、宣传行业能手和劳模,积极培养各类民间艺人,调动农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以乡镇文化站为主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举办各种文化艺术节,让人民群众自创自乐;创办各种形式的“农村书屋”,推广发家致富知识;借村委会换届选举,举办各种讲座,提高农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素养,打造和谐村庄。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及其作用”的有关知识,谈谈新时期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