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辛是由C元素形成的单质。已知:甲+乙=丁+辛,甲+丙=戊+辛;常温下0.1 mol/L 丁溶液的pH为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第VIA族 
B.元素B、C、D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r  (D)>r(C)>r(B)   
C.1.0 L、0. 1 mol/L戊溶液中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小于0. 1 mol 
D.1 mol甲与足量的乙完全反应共转移了约6.02×1023个电子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表示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离子
B.表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碳酸根离子
C.表示氧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形成的离子
D.表示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过氧化氢分子

以科学原理和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能使燃着木条熄灭,所以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B.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C.铁丝在氧气中能够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在空气中一定能够燃烧
D.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所以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下图是甲、乙、丙3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t1℃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仍是饱和溶液
C.t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5
D.t1℃时,将3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下列是分析已变质氢氧化钠溶液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的是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证明变质
取少量溶液,滴加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灰水

确定成分
取少量溶液,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测定纯度
取一定量溶液,加入盐酸,用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气体,称量

除去杂质
取溶液,滴加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A.②③B.①③C.②④ D.①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