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
(1)指出图示区域积温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材料二 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2)简述歌谣反映出该地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材料三 西宁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曾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成为西北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
(3)简要分析西宁的城市区位因素及其近年来的发展变化。
材料三 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
省区![]() 年代 |
山东省 |
青海省 |
1990年 |
8439万 |
446万 |
2000年 |
9079万 |
518万 |
(4)青海省与同纬度的山东省相比,1990年至2000年人口增长率 (大、小)。依据图文信息和所学地理知识,具体评价青海省经济发展条件。
读“我国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虎山与桥梁(A)的相对高度约为()
A.450米 B.650米 C.750米 D.850米
(2)图中白水河的流向为
(3)简述图示地区地势的基本特征。
(4)分析B、C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及原因。
(5)试分析乙村比甲村多地质灾害(泥石流),多雾(深秋的清晨)的原因。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所示山脉的走向是。
(2)甲河下游经常断流,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3)乙地区荒漠化较严重,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4)图中城镇当初形成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该地区冬春季城市大气污染较严重,试分析主要原因。
读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某市(图甲)以古城为基础,合并周边城镇,新建成东部新加坡工业园和西部高新园两大新城区,发展成为面积130多平方千米,人口达221万的特大型城市。新加坡工业园区地处旧城东面景色秀丽的金鸡湖畔,逐渐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制药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和工业地域。
甲
材料2:图乙为杭州湾跨海大桥及周边地区示意图。说出影响图甲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主要因素。
乙
1.在图甲城市①②③④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试分析其原因。
2.材料2图乙中的城市等级有________级,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有什么差异?
下表是我国某科研机构于1995年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的预计,据此回答有关问题。
对我国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的预计(1995年)
潜力地区 |
年生物量 (万吨) |
可承载人 口(万) |
最大可能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
大兴安岭北部 |
4 800 |
480 |
38 |
东北地区 |
105 100 |
23 000 |
229 |
华北地区、黄土高原东部、苏皖北部、辽南 |
87 900 |
22 000 |
279 |
长江中下游 |
88 600 |
22 000 |
395 |
江南丘陵、南岭、武夷山区、四川盆地、湘西—黔东 |
229 700 |
57 000 |
427 |
台湾中北部、福建东南部、两广东南部、滇南 |
91 900 |
22 900 |
460 |
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西双版纳、藏东南 |
22 400 |
5 600 |
486 |
内蒙古、宁夏、吉林西部、河西走廊、新疆 |
85 600 |
8 500 |
32 |
青海、西藏 |
10 000 |
1 000 |
4 |
(1)比较我国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地区的环境承载力有何差异?
(2)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能否向西部地区进行大量的人口迁入,试从人口合理容量角度加以说明。
下图甲为一漫画图,图乙为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甲漫画反映出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长大以后问题就更明显了”表现在哪些方面?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解决此问题。
(2)结合图乙,试分析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