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16分)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解释下列加点词。
十日(      )⑵不(    )⑶望桓侯而走(   ) ⑷无也(   )
下面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可以大风逃秦矣
B.不治将深精求精
C.桓侯使人问之 为之说
D.君之在肌肤则久已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使人问智叟笑而止
B.聚室谋曰扁鹊望桓侯还走
C.臣是无请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D.桓侯率子孙荷担者三

翻译句子
⑴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⑵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蔡桓公的病开始并不重,为什么后来会变得无法医治?从这里可以引出什么教训?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注释①魏文侯:名魏斯,魏国的国君。“文”是其谥号。乐(yuè)羊:人名。中山:战国时代的小国,在今河北省定县。②封:帝王以土地、爵位、名号赐人。击:魏击,后继承君位,即魏武侯。③趋:礼貌性的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克()(2)向()(3)反()
任座和翟璜各自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2分)

魏文侯对待任座态度前后有何不同?

从这则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各题。(12分)
项羽本纪(节选)
【西汉】司马迁
于是项王乃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弟子八千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王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释】①舣:使船靠岸。②籍:项羽的字。③赐:赠。④面之:指吕马童转过脸来,面对项王。⑤吾为若德:我送你个人情。意为让你得我的头,好去讨封赏。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谓项王曰()(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3)顾见汉骑司马() (4)若非故人乎()
用“/”给下句划分停顿(停一处)(2分)
尝一日行千里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文中看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如何评价项羽自刎乌江的做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3)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本文选自《》。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文中“寡人”是;“布衣”是指,运用了的修辞手法。(2)
疏通字词:我能解释出句中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①秦王怫然怒②免冠徒跣
③休祲降于天④天下缟素
请用“|”为下句划出停顿。
①公 亦 尝 闻 天 子 之 怒 乎?
整理文句:我能翻译下列句子。(2)
②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读文段:说一说,秦王说:“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时,他是什么语气?这句话又有什么言外之意?
我的品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形象:结合这两段文字,谈一谈唐雎和秦王这两个人物形象。
我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的诸多谋士在维护国家尊严和人民利益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战国时蔺相如,出使强秦却能完璧归赵,一时传为美谈。你还知道有哪些能人轶事,任写一个,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其事迹。(30字左右)
我的积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塞翁失马》,回答问题。(共7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积累下列文言词汇,用现代汉语写出加点词的含义。
①有善术者________②马无故亡入胡________
③人皆吊之________④死者十九________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居数月见宫殿数十所
B.此独以跛之故故时有物外之趣
C.此独以跛之故以亿万记
D.近塞上之人下车引之

翻译句子:此何遽不为福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本文蕴含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成语“________,________”就出自本文。

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余以为妙绝()

《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A.读xiān,活鱼。 B.读xiān,新鲜。 C.读xiān,鲜艳。 D.读xiǎn,少。


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
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读文赏荷。(7分)
(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用原文填空)(2分)
(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结合文句加以分析。
(3)许多诗人、学者都写过赏荷、咏莲的诗篇,除上述选文外,请你举一例(含上下句)与“莲”有关的古诗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