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少述足下:某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诸不一一,千万自爱!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乙)

       孙少述,一宇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乃散。荆公曰:“退即解舟,无由再见。”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矣。”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

(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

【注释】①某:我,谦称。这里是王安石自称。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②燔(fán):焚烧,③睽:背离,不合。④惟相劳苦:只是相互慰问。⑤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剧:流畅,痛快。⑦解舟:退居江湖。⑧奉谢:奉,敬辞。奉谢,表示谢意。

(1)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离家乡          B.谋官不顺          C.财物受损          D.身体不适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3)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古代汉语词典》“亟”的义项:①急速,赶快。②危急。③通“极”,至。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

(5)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课外文言文阅读 文言断句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先帝不以臣卑鄙()(2)由是感激()
(3)深入不()(4)以其咎()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中作者回忆了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分别是
、先帝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
读了这几段文字,你认为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孙权承摄①大业,优文②征仪。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从讨羽,拜忠义校尉。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黄武③中,遣仪之皖④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后从太子还建业。
典校郎吕壹诬白敌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据实答问。
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
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宣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
是仪时时有所进达⑤,未尝言人之短。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注]①承摄:继承掌管。②优文:意思是专门下文,给是仪优厚的待遇。③黄武:年号。④皖:地名。下文“建业”也是地名。⑤进达:举荐人才。
下列句中的“以”与“权问仪”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今诚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C.威天下不兵革之利 D.皆美于徐公

下面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仪被派遣到皖县见将军刘邵,准备引曹休出战。
B.当众官因害怕吕壹而诬蔑刁嘉诽谤国政时,是仪不畏权势,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
C.是仪置办家产私业,拥有一栋大宅,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惠赐。
D.是仪经常举荐人才,勤政为国数十年,不曾有过失。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①仪其计善:辞不受固:
③大之破: ④权遂之舍:
翻译下列句子。
(1) 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
(2) 问果他家。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题。
卫鞅取信于民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徒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④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注释]①孝公:秦孝公。②卫鞅:人名,即商鞅。③虔:人名。④黥:古代的一种肉刑。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横线字。
(1)太守 (2)天大雨
(3)予五十金 (4)民
12.下列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恐民不信已悍吏来吾乡 B.明不欺扶苏数谏故
C.刑傅公子虔视 D.怯私斗苛政猛

翻译句子。
(1)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短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行之十年,秦民大悦”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傍花村寻梅记【清】孔尚任
维扬城西北,陵陂高下,多瓦础荒冢。唐人所咏十五桥者,已漠然莫考。行人随意指为此地云。地接城堙,富家园亭,一带比列,箫鼓游舫,过无虚日。溪流转处,一桥高挂如虹,谓之“虹桥”。自阮亭先生宴集后,改字曰“红桥”,而桥始传。旧有花村在桥东,今已墟矣。傍花村者,花村之附庸也,岿然独存焉。一酒旗出竹林,飘扬有致。主人爱梅,红白绿萼,参差种之。花时与竹篱茅屋相映,梅之精神倍出,富贵家不知也。戊辰正二月,多雪雨,逗留梅信,至花朝 方盛。箫鼓游舫,皆集红桥,独留此数株老梅,为冷落薄游者吟诗买醉之所。余闻而羡之,遂醵酒钱、唤笙歌,作竟日欢。同一饮也,觉饮于旗亭,较饮于名园胜;同一诗也,觉入于歌者之口,较入于选楼胜。安知今日之红桥,不胜于十五桥;后日之傍花村,不胜于花村也哉!
【注】①花朝:传说农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称为花朝。②醵:凑钱。③旗亭:酒楼。④选楼:在扬州。原为隋时曹宪故居,因以《文选》教授生徒而得名。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1)一带列()(2)作竟日欢()
(3)势竞上()(4)又何焉()
下列加横线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啮人属予作文记之
B.岿独存焉吴广以为
C.桥始传日出林霏开
D.不知有汉当立者公子扶苏

翻译下列句子。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安知今日之红桥,不胜于十五桥;后日之傍花村,不胜于花村也哉!
“箫鼓游舫,皆集红桥”,而作者却独赏“富贵家不知”的“梅之精神”,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题。
<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 焉何加:
(2)所识穷乏者我与得: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是亦不可以已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