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三峡》,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解释加点字
阙 属 翻译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用原文回答问题
(1)写春冬之时山水草木秀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早发白帝城》一诗中哪两句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一句意思相同:________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景公之时,雨雪①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③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释:①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②陛:宫殿的台阶。③闻命:听到辞命。闻,听;命,辞命。对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雨雪三日而不霁(雨雪停止)奋袖出臂(举起) |
B.公被狐白之裘(同“披”,穿)则又请焉(请求) |
C.婴闻古之贤君(听说)宴酣之乐(畅饮) |
D.逸而知人之劳(安逸,轻松)水尤清冽(寒冷) |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文言虚词的意义或用法同类的一项是:
A.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窥镜而自视 |
B.乃令出裘发粟乃重修岳阳楼 |
C.饱而知人之饥何陋之有 |
D.晏子能明其所欲其真不知马也 |
翻译下面句子。
⑴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⑵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文意理解。
(1)景公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的奇怪感觉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2)读了故事,你认为文中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伯夷颂韩愈
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
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于举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则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若伯夷①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昭乎日月不足为明,崒乎泰山不足为高,巍乎天地不足为容也。
当殷之亡,周之兴,微子②贤也,抱祭器而去之。武王、周公,圣也,从天下之贤士,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未尝闻有非之者也。彼伯夷、叔齐者,乃独以为不可。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由是而言,夫岂有求而为哉?信道笃而自知明也。
今世之所谓士者,一凡人誉之,则自以为有余;一凡人沮之,则自以为不足。彼独非圣人而自是如此。夫圣人,乃万世之标准也。余故曰:若伯夷者,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虽然,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
【注】①伯夷:殷朝孤竹君之子,放弃君位隐居周山。曾阻止武王伐纣,殷亡,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阴山。②微子:殷纣王之兄。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不顾人之是非(回头看) | B.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深厚) |
C.乃独以为不可(偏偏) | D.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没有)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一凡人誉之,则自以为有余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B.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C.抱祭器而去之夫环而攻之 |
D.夫圣人,乃万世之标准也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
②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本文作者高度称颂伯夷的“适义”、“信道”;也有人认为,伯夷是一个对国家、人民不负责任的人,韩愈“颂错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述理由。
赵襄主学御①于王于期②,俄而与于期逐③,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④,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⑤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⑥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⑦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⑧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释】①御:驾车。②王于期:即下文的“于期”,是个善于驾车的人。③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④所贵:最要紧的。⑤调:谐调。⑥逮:赶上。 ⑦诱道:诱导,把马引到正路上去。 ⑧上:通“尚”,还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一处停顿。(2分)
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结合赵襄主驾车比赛落后的原因,联系实际,谈谈这个故事对你的启发。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节选自《墨子•公输》)文言文阅读重在积累,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
《公输》词汇积累卡卡片编号:01 |
|||
类别 |
语 句 |
词语 |
意思 |
实词 |
舍其文轩 |
文轩 |
|
古今异义 |
荆之地方五千里 |
地方 |
下面四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今有人于此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B.①王吏之攻宋也②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
C.①邻有短褐而欲窃之②出淤泥而不染 |
D.①此为何若人②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墨子劝服楚王的语言颇具特点,从论辩技巧上看,你认为成功的关键在哪里?
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
(宋)苏辙
元丰三年,余得罪迁高安①。夏六月,过庐山,知其胜而不敢留。留二日,涉其山之阳,入栖贤谷。谷中多大石,岌嶪②相倚。水行石间,其声如雷霆,如千乘车行者,震掉③不能自持,虽三峡之险不过也。故其桥曰三峡。渡桥而东,依山循水,水平如白练,横触巨石,汇为大车轮,流转汹涌,穷水之变。院据其上流,右倚石壁,左俯流水,石壁之趾,僧堂在焉。狂峰怪石,翔舞于檐上。杉松竹箭,横生倒植,葱蒨④相纠。每大风雨至,堂中之人,疑将压焉。问之习庐山者,曰:“虽玆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有删节)
[注释]①高安:地名,今属江西。②岌嶪[yè]:危急的样子。③震掉:惊恐。④葱蒨[qiàn]:形容草木青翠茂盛。解释下面句中加线字。
(1)余得罪迁高安()(2)渡桥而东()
(3)汇为大车轮()(4)穷水之变()下列加线字与“狂峰怪石,翔舞于檐上”中“于”意思和用法相同的是()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B.受地于先王 |
C.皆以美于徐公。 |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虽玆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即点明这次游山的时间、地点和机缘,叙事简洁。 |
B.文章层次井然:先写栖贤谷,后写栖贤寺。写谷先写水,后写石;写寺,先写位置,再写寺内僧堂。 |
C.作者运用一连串的比喻,且与三峡作比,表现了水声势浩大、险急、多变等特点 |
D.“杉松竹箭,横生倒植,葱蒨相纠”,这几句从形和色两方面描绘“杉松竹箭”,使景色鲜明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