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定. 某同学用该电路验证“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他多次只改变电阻箱R1的阻值,测得相应的电流值,如下表所示:
(1)根据表中数据,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 (填“成”或“不成”)反比,其原因是 .
(2)此实验中,电源电压为 V.
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小明连接了如图甲的电路,电源电压 为3伏。
(1)闭合开关后,小明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乙,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2)改正错误操作后,小明分别将电阻 为5欧、10欧和20欧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测得电阻 的电压 和电流 数据,如表一所示。小明想进一步研究"电阻 的电流变化量大小△ 与电压变化量大小△ 的关系",根据数据计算出部分电压变化量大小△ 和相应的电流变化量大小△ ,如表二所示,则表二中的 为 。
表一
组别 |
第1组 |
第2组 |
第3组 |
||||||
(欧 |
5 |
10 |
20 |
||||||
(伏 |
1.0 |
2.2 |
2.5 |
1.2 |
1.8 |
2.4 |
1.6 |
2.4 |
2.8 |
(安 |
0.20 |
0.44 |
0.50 |
0.12 |
0.18 |
0.24 |
0.08 |
0.12 |
0.14 |
表二
组别 |
△ (伏 |
△ (安 |
第1组 |
1.5 |
|
第2组 |
0.6 |
0.06 |
第3组 |
0.8 |
0.04 |
(3)小明发现,滑动变阻器电压变化量大小△ 与电流变化量大小△ 的比值,总是等于定值电阻 的阻值,请结合上表数据和所学电学知识解释此规律 。
在做“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时,小明想:小球从相同高度滚下,若小球材质和斜面倾角不同,到达水平位置时的速度会相同吗?
(1)图甲是用挡板控制大小不同的两个小球在斜面上起始位置的两种方案,小明实验时选择 方案而不能选择 方案的原因是 。
(2)小明选择大钢球、小钢球、木球以及可调整倾角的斜面进行实验。分别让球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释放,利用测速仪测出球到达水平位置时的速度如表所示。
|
|
|
|
|
|
|
大钢球 |
2.67 |
2.67 |
2.67 |
2.75 |
2.88 |
2.97 |
小钢球 |
2.67 |
2.67 |
2.67 |
2.75 |
2.88 |
2.97 |
木球 |
2.67 |
2.67 |
2.67 |
2.67 |
2.74 |
2.89 |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要使球到达水平位置时的速度与球是钢质或木质无关,则斜面倾角不可能是 。
(3)小明利用图乙装置做“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时,通过观察球撞击相同塑料软片的数目来比较球的动能大小(图中未画出固定塑料软片的装置)。老师指出此装置不适合体积不同的两个球做实验,原因是 。
磁控防盗装置内装有干簧管(如图甲),干簧管由两个软铁片和玻璃管组成,软铁片的触点在弹力的作用下处于断开状态。当磁体靠近干簧管时,软铁片触点状态会发生变化。把条形磁体分别放置在乙图中的Ⅰ、Ⅱ、Ⅲ三个位置时,触点的开合状态和软铁片的极性情况如表。
磁体位置 |
竖直放置并靠近 |
水平放置并靠近 |
||
Ⅰ |
Ⅱ |
Ⅲ |
Ⅳ |
|
触点状态 |
闭合 |
断开 |
闭合 |
? |
软铁片的极性情况 |
|
|
|
(1)铁片被磁化后,铁片与条形磁体相邻两端的磁极极性关系是 。
(2)当条形磁体水平放置并靠近干簧管时(图乙Ⅳ位置),干簧管触点状态为 。
(3)如图丙,门上磁控防盗装置内有一个竖直放置的干簧管,其内部简化电路如图丁,磁控防盗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夜间关上门,闭合开关 ,启动防盗报警器,此时报警电铃不响;当盗贼打开门时,干簧管远离磁体,电铃响起。图丁虚线中四种磁体摆放方式能满足工作要求的有 (选填图中的字母)。
为研究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进行如下实验。
(1)选用轻薄塑料片作为图甲实验研究对象的原因是 。
(2)将图甲中静止的研究对象转到虚线位置,松手后发现研究对象发生转动。据此可以得出结论: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物体才处于静止状态。
(3)如图乙,若启动电动机继续进行研究: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与物体重力大小相等时,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与物体重力大小不相等时,再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继续这项研究的目的是 。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某次实验过程中,小敏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清晰的像,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所成的是倒立 的实像。
(2)若通过移动透镜,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透镜应该移到 厘米刻度处。
(3)实验一段时间后,原来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图甲所示的位置。下列操作可以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有 。
①光屏上移一段距离
②蜡烛下移一段距离
③透镜下移一段距离
(4)研究好成像规律后,小敏模拟了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图乙中,小敏给透镜
戴上“眼镜”(凸透镜
,光屏上刚好出现清晰的像,摘下“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如图丙所示。若要通过移动蜡烛使像再次清晰,应将蜡烛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
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