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①舟。易于即腰笏②,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管③,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④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刬去。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刬去,罪益重。吏止死,明府公宁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节选自孙樵的《书何易于》
[注]①挽(wǎn),拉,牵引。②笏(hù),朝笏、笏板。③重榷(què)管,严格执行对盐铁等物实行专管专卖。④矧(shěn),况且、何况。⑤刬(chǎn),铲掉、剔除。选出与“以易于挺身为民”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
下列对原文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何易于亲自为刺史当纤夫的故事,赞扬了他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同时也显示了何易于的聪明才智。 |
B.何易于是一心为民着想,造福一方的清官;和崔朴扰民害民的不同品行 他们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C.何易于为了反对朝廷对百姓征收重税,纵火自焚,以示决心。 |
D.观察使最终没有弹劾何易于,说明他是一个明白事理的官员。 |
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易于即腰笏 腰: ②会盐铁官奏重榷管 会:
③吏止死 止: ④矧厚其赋以毒民乎 厚: 翻译文中的句子
(1)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
(2)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
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至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发而)陨也。”解释加点的词。
(1)谓()(2)有间( )
(3)何以()(4)故()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 | B.先生何以知之 |
C.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D.故时有物外之趣 |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由本文而来的一个的成语是
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用“/”标示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各标一处)
(1)其间千二百里(2)念无与为乐者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②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沿溯阻绝:____________________④良多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甲乙两文都是描写景色的文章,但思想情感有差异。请说说两文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课内文言文阅读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本文的作者_________,字叔庠,南朝梁_________家。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负势竞上() 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 )翻译下列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用文中句子填空。
◎用夸张手法写水的清澈、透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比喻的手法写水的动态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段总说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特点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你喜欢富春江的水,还是喜欢富春江两岸的山?请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此句从侧面落笔,衬托山水诱人的力量之外,言外之意是什么?
读文,解答第10—12小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解释加点字
A 斯是陋室斯:_______ B 惟吾德馨 馨_______:
C 无案牍之劳形劳:_______ D 可以调素琴素:_______翻译下面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本文运用写法,从交往人物三方面描写陋室之雅,表达了室主人的。
文言文阅读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伤仲永》选自《》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姓名)。
解释加点的字。
(1)未尝识书具(2)不能称前时之闻
(3)世隶耕(4)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翻译下列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最后一段的议论意在说明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