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初见嵩山时什么样的心情?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请简要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羁旅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B.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风景之“异”,勾勒出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暗含着军事态势的严重。

C.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D.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两句诗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诗人连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古诗词鉴赏。

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太乙,终南山的别称。

(1)对这首诗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夸张的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近天都”写其高大雄伟;而诗人急于进山一游的心理也跃热纸上。

B.颔联写近景。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又遇淡淡“青霭”,“青霭”似有若无,为我们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

C.尾联叙事,既表达出诗人留恋美景,还想留宿山中,明日再游的愿望,又用“隔水问”的声音,反衬出山间的幽深寂静。

D.这首诗游踪清晰可见,诗人远望终南山,人在山外,然后诗人已身在山中,接着登顶,最后准备投宿,人还在山中。

(2)请赏析“阴晴众壑殊”一句。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甲]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从军行(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注释]①洮(táo)河:水名,在今甘肃,流入黄河。

(1)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说过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雁门太守行》全诗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2)[甲][乙]两首诗歌都运用了侧面描写,请任选其中一首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过摩诃池(其二)

宋祁

池边不见帛阑船,麦陇连云树绕天。

百岁兴衰已如此,争教东海不为田?

(选自《景文集》卷二十四)

[注]①争教:怎么能让。

(1)诗人所见的摩诃池景象,是否符合A卷《摩诃池,消逝的仙湖》中关于“仙湖”景象的描绘?请结合本诗,简说观点及理由。

(2)下面哪个选项更符合诗人“过摩诃池”时的心境?请作出判断并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A.乐 B.叹 C.伤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