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方法题
李丽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______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_____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__像;
(4)从该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台简易电动机如图所示。用硬金属丝做两个支架,分别与电池的两极相连,用漆包线绕成一个矩形线圈,以线圈引线为轴。用小刀刮去轴一端的全部漆皮,再刮去另一端的半周漆皮,并将线圈放在支架上,磁体放在线圈下。接通电源并用手轻推一下线圈,线圈就会不停的转动起来。(1)电动机是利用原理制成的。(2)“刮去另一端的半周漆皮”的目的是。
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提供以下器材:中间有沟槽的木质轨道(如图甲,其中AB部分倾斜并与平直部分BC平滑连接,沟槽较为光滑)、大小与沟槽相当的玻璃球、铁球各一只、轻质弹簧、刻度尺各一个。
(1)利用这套器材进行实验时,可以通过比较,来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
(2)为了研究动能与质量大小的关系,应让玻璃球和铁球分别从释放,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
为了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金属块、木块、细线、水及其他简单辅助器材.
第一小组:探究金属块的下沉条件.实验中,他们用两种方法测量了物体受到的浮力:
方法1:称重法.测量过程及示数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所受的浮力为 N.
方法2:阿基米德原理法.测量过程与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排开水的体积为 mL,根据F浮=G排=ρ水V排g可计算出浮力.
第二小组:探究木块上浮的条件.要测量木块浸没时的浮力,你准备选用上述两方法中的方法 (选填“1”或“2”),并简要说明操作中还应采取的措施: .
小明同学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做了如下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1)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2)若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再作图 (填“丙”或“丁”)所示实验.
小明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如图所示.所用器材:甲、乙、丙中使用的均为同一木块,但乙中的木块在毛巾表面滑动.
(1)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滑动时,每次都要使木块做 运动.这是因为弹簧测力的拉力大小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2)比较 两图能说明滑动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是否有关;比较 两图能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否有关.(以上均填“甲”、“乙”或“丙”)
(3)比较乙、丙两图,你能得出正确结论吗?答: .(填“能”或“不能”)
你所回答的原因是: .
(4)如果要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大小是否有关,应控制 、 一样,改变接触面积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