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
B.用悬挂砝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应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且处于平衡状态 |
C.用直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 |
D.用几个不同的弹簧,分别测出几组拉力与伸长量,得出拉力与伸长量之比相等 |
(2)某同学由实验测得某弹簧的弹力F与长度L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弹簧的原长L0= cm,劲度系数
k= N/m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图(a)为实验装置简图。(实验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1)保持砂和砂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及对应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小车加速度![]() a/m·s-2 |
1.90 |
1.72 |
1.49 |
1.25 |
1.00 |
0.75 |
0.50 |
0.30 |
小车质量![]() m/kg |
0.25 |
0.29 |
0.33 |
0.40 |
0.50 |
0.71 |
1.00 |
1.67 |
![]() |
4.00 |
3![]() |
3.03 |
2.50 |
2.00 |
1.41 |
1.00 |
0.60 |
请在方格坐标纸中画出a—图线,并根据图线写出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倒数
之间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
(2)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砂和砂桶质量,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随合力F的变化图线如图(b)所示。
该图线不通过原点,其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密度大于液体密度的固体颗粒,在液体中竖直下沉,但随着下沉速度变大,固体所受的阻力也变大,故下沉到一定深度后,固体颗粒就会匀速下沉。该实验是研究球形固体颗粒在水中竖直匀速下沉的速度与哪些量有关的实验,实验数据的记录如下表:(水的密度为kg/m3)
次序 |
固体球的半径r(m) |
固体的密度ρ(kg/m3) |
匀速下沉的![]() |
1 |
![]() |
![]() |
0.55 |
2 |
![]() |
![]() |
2.20 |
3 |
![]() |
![]() |
4.95 |
4 |
![]() |
![]() |
1.10 |
5 |
![]() |
![]() |
4.40 |
6 |
![]() |
![]() |
1.65 |
7 |
![]() |
![]() |
6.60 |
(1)我们假定下沉速度v与重力加速度g成正比,根据以上实验数据,你可以推得球形固体在水中匀速下沉的速度v还与有关,其关系式是。(比例系数可用k表示)
(2)对匀速下沉的固体球作受力分析,固体球受到浮力(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重力(球体积公式V=计算)、匀速下沉时球受到的阻力
。可写出
与
及
的关系式为。(分析和推导过程不必写)
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主要步骤是:
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
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
C.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互成角度的拉橡皮条,使橡皮条拉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秤的示数。 |
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秤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
E.只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秤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ˊ的图示。
F.比较力Fˊ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他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
上述步骤中:①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_______和______
②遗漏的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
A.待测的电池
B.电流表G(满偏电流3mA,内阻Ω)
C.电流表A(0—0.6A,内阻0.1Ω)
D.滑动变阻器R1(0—20Ω,5A)
E.滑动变阻器(0~2000Ω,1A)
F.定值电阻R0(490Ω)
G.开关和导线若干
(1)某同学发现上述器材中虽然没有给出电压表,但给出了两个电流表,于是他设计了如图10所示的实验电路,在该电路中,为了操作方便且能准确地进行测量,滑动变阻器应选(填器材序号字母)。
(2)根据如图10所示的电路图将下列仪器连接成实际测量电路。
(3)该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了下面几组数据(I1为电流表G的示数,I2电流表A的示数)。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先描绘出I1—I2的图象,再由图象得出电池的电动势E=
V,内阻r=Ω。
1 |
2 |
3 |
4 |
5 |
6 |
|
I1/mA |
2.74 |
2.66 |
2.54 |
2.40 |
2.32 |
2.12 |
I2/A |
0.11 |
0.15 |
0.23 |
0.28 |
0.31 |
0.42 |
如图9所示为接在频率为50Hz的低压交流电源的打点计时器,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所示的点是依次所选的计数点,但第3个计数点未画出。相邻计数点间均有4个实际打下的点。则由图示数据可求得:该物体的加速度为m/s2,打第3个计数点时,该物体的速度为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