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2分)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
 
图1             图2
图1是中古时期的《三女神》画像。 中古时期,由于受到宗教上的束缚,人们并不欣赏人体美。作品中的三女神呆板、单调、僵硬且面无表情。
图2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女神》画像。作品极力赞扬人体之美,将世俗生活中人的形象注入神的形象中,所塑造的宗教人物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人。
材料三 启蒙运动时期著名思想家的言论:
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卢梭:人生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
请回答:
(1)材料一包含的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从图1到图2作品特征的差别,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思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精神的新发展。(3分)
(4)谈谈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9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0年许多农民给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奥格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的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作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的负担……我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些重担。
——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
材料二新经济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战时遗留的危机。到1926年时苏联的农业产量已经达到1914年以前的水平(注:当时历史最高水平)……在1925年逝世前不久,列宁已经决定要继续实行新经济政策,他认为这是通向社会主义的最佳道路。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的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 的损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俄农民所述的“新的沉重的负担”主要是由当时什么政策中的什么措施直接导致的?
(2)材料二中列宁倡导的新经济政策主要采取了哪项措施成功地解决了农业问题?
(3)材料三中毛泽东主要批评的是斯大林模式中在经济方面的哪种做法?
(4)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到20世纪40年代末,大约有人口3000余万,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150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例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等。
材料二 1957~1961年我国农业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年份
粮食产量
棉花产量
油料产量
糖料产量
1957
19505
164.0
419.6
1189.3
1958
20000
196.0
477.0
1563.1
1959
17000
170.9
410.4
1214.7
1960
14350
106.3
194.1
985.5
1961
14750
80.0
181.4
506.5

——引自人民版教材《历史》必修第二册
材料三从粮票到股票的转变

全国通用粮票(1966年发行)当代中国第一张股票(1989年发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一五”计划把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点建设地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7—1958,1958—1961年我国农业主要农产品产量分别出现怎样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上述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从粮票到股票的转变”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实现了什么样的根本性转变?这种根本性转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生产关系的调整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并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农村进行过哪四次生产关系的调整?主要背景如何?结果怎样?
(2)从这些变化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它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据杜鲁门总统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二日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据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三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后个别国家(注: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在二战后最指哪一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尼克松为什么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世纪美国对外政策的目的,简要分析其原因。
(4)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美国对外政策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简要说明。

著名学者黄安年教授指出:“本世纪(指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你是如何理解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和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的?(8分)
(2)他们两人“挽救”社会制度的措施有何相似之处?(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