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董必武畅游嘉兴南湖,忆起四十二年前的往事,挥笔题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这里的“星星火”是指( )
| A.五四运动 | B.中国共产党诞生 |
| C.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 D.毛泽东发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份材料说一份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下表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 类别 |
成都(%) |
北京(%) |
| 衣食住行 |
68 |
23 |
| 书籍教育 |
23 |
32 |
| 娱乐享受 |
9 |
45 |
A.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
C.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
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
| 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 | 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 |
|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 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 |
1973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外商广告“西铁城——星辰表”。这反映出
| A.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愿望 | B.国外普遍赞赏中国开放政策 |
|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 D.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 |
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单位:亿元
| 年份 |
工业总产值 |
重工业产值 |
轻工业产值 |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
| 1957 |
704 |
317 |
387 |
537 |
| 1958 |
1083 |
580 |
503 |
566 |
| 1959 |
1483 |
867 |
616 |
497 |
| 1960 |
1637 |
1090 |
547 |
457 |
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为抵抗日本侵华,捐购飞机的民族企业有①天厨味精厂②保晋砂务公司③保兴面粉厂④宁波旅沪同乡会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