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方仲在《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中对西汉、唐代部分地区人口密度统计进行了抽样对比,从中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时 间 |
地区(今山西一带) |
人口密度 (人/km2) |
地区 (今江浙闽一带) |
人口密度 (人/km2) |
地区 (今两广一带) |
人口密度(人/km2) |
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 |
太原郡 |
13.1 |
会稽郡 |
12.3 |
南海郡 |
1.0 |
唐代 |
河东道 |
23.1 |
江南东道 |
31.44 |
岭南道 |
2.71 |
A.今江浙一带始终是中国发达地区
B.人口密度全面反映劳动力集中程度
C.从汉到唐长江流域经济发展较快
D.人口密度值能衡量出社会发展速度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政治格局
A.宗教矛盾成为主导 | B.意识形态分歧消失 |
C.单边主义影响突出 | D.多极世界成为现实 |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有()
①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②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③有利于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力量机制;④加速了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进程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说明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
B.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
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
有美国学者认为,世界政治格局“现在是,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将是一个1+X的世界”。对“X”的分析理解错误的是( )
A.是一个动态的数值 | B.目前尚不能确定X的值 |
C.是一个常数 | D.数值不会很大,有一个大致范围 |
1963年1月,法国总统戴高乐说:“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适意的……必须要有一个拥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他强调欧洲要()
①放弃资本主义制度②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
③取代美国的领导地位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