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所成,或纱或布,清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日复持以易”的现象。这反映了
A.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 B.商品经济渗透到浙江一些村镇 |
C.大量的原棉被投入市场 | D.出现以棉纺织业为中心的城市 |
某学者进行一场学术演讲,演讲提纲如下图所示,你认为该学者演讲的主题是()
演讲主题 |
…… 例证 瓦特——英国工业革命 法拉第——第二次科技革命 爱因斯坦——第三次科技革命 …… |
A.重大科学理论的出现是科技革命的先导
B.欧洲是当今世界的科技中心
C.伟大的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
D.伟大的历史人物推动历史进程的大发展
1962年在美国问世的《寂静的春天》,书中的标题有“不必要的大破坏”、“再也没有鸟儿歌唱”、“死亡的河流”、“自天儿降的灾难”等。可是只不过二十来年,书中的警告,已一一出现在我们身边。2014年入冬以来范围最大的一场雾霾笼罩了中国,环境问题再度引起人们重视,历史以充分的理由再次证明()
A.科技是一柄双刃剑 |
B.耸人听闻,杞人忧天 |
C.唯有依靠科技人类才能克服环境问题 |
D.环境问题始于英国 |
1814年11月29日,《泰晤士报》社长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对此,四位同学发表如下意见,其中最为合理的是()
甲说: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19世纪还没有传入西方呢。
乙说: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印好报纸
丙说: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
丁说:我也认为这是真实的,因为我听说这则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曾经有人向拿破仑推销一项新技术发明,该发明有助于渡海作战,攻入英伦三岛,扫除法国称霸欧洲的最大障碍。但该发明未被拿破仑采纳。这一新技术发明应该是( )
A.蒸汽轮船 | B.电报 | C.望远镜 | D.飞机 |
有学者认为:1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该评论所说的两个“平衡”应分别指()
A.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的确立 |
B.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进化论的提出 |
C.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相对论的提出 |
D.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