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关系”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两烧瓶A、B中煤油质量相等,两只温度计的示数相同,电阻丝的阻值R1>R2.
(1)烧瓶中不装水而装煤油.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 (选填“大”或“小”).开关接在干路中,是为了控制 相同.
(2)闭合开关后,发现A中温度计的示数上升较慢,则A中电阻丝放出的热量比B中放出的热量 (选填“多”或“少”).由此得出结论:当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电时间相同时,导体电阻越大,导体产生的热量越 (选填“多”或“少”)。
(3)电烘箱高温和低温两挡的调节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来实现的,由上述实验可知:低温挡接入电路的电阻丝比高温挡要 (选填“长”或“短”)一些.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请你写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新调节器材之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的左侧,若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则蜡烛可能置于凸透镜左侧a、b、c、d四点中的_____点处.
(3)该同学做完上述步骤(2)后,将蜡烛远离透镜一段距离,则他应把光屏向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才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小峰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______的关系.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_________.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位同学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某次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实验中需要使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选填“大”或“小”);
(3)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_______m/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 =_______m/s。(每格为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