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某中学决定利用校内两座楼之间的一块空地新建一个篮球场,如图所示。设计场地时,为了防止球员冲出端线因收不住脚而撞到墙上,必须在球场端线到房子之间留有足够的距离.怎样确定这段距离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探究.
首先,他们请教了体育老师,了解到,人在跑步时,从接收停止信号到停稳所通过的距离叫停稳距离S,它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从接收停止跑步信号到大脑指挥躯体制动要经过一段时间称为反应时间,通过的距离称为反应距离;第二,制动后还会向前冲一段距离才能停稳,这段距离叫做缓冲距离.接着,他们设计了探究方案,并以同班同学为研究对象,测出各同学的:跑步速度v、反应时间t和缓冲距离S′。最后对收集到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时发现,研究对象的跑步速度、反应时间和缓冲距离各不相同.问:
(1)停稳距离S与跑步速度v、反应时间t、缓冲距离S′的关系式是:S= .
(2)研究小组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球场端线到房子之间的距离应以运动员从脚踩端线接收停止信号开始到停稳所通过的距离来确定.为了计算这段安全距离,研究小组应在收集到的各项目的众多数据中,筛选出其中 的速度、 的反应时间和 的缓冲距离,这样计算才能确保安全。
(3)假设,从球场端线到楼之间的实际距离比研究小组所计算出的安全距离短些,容易产生安全问题.为保证这个场地的使用安全,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1)如图甲所示,杠杆处于静止状态。为方便测量_____,应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给杠杆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设右侧钩码对杠杆施的力为动力 ,左侧钩码对杠杆施的力为阻力 ;测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 和阻力臂 ;把 的数据填入表格中。改变动力 和动力臂 的大小,相应调节阻力 和阻力臂 ,再做几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 |
动力 |
动力臂 |
阻力 |
阻力臂 |
1 |
0.5 |
0.3 |
1 |
0.15 |
2 |
1.5 |
0.1 |
3 |
0.05 |
3 |
3 |
0.1 |
1.5 |
0.2 |
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_____(用 表示)。
(3)如图乙所示,在_____(选填“A”、“B”或“C”)点竖直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拉时,可使杠杆保持水平位置平衡,此时杠杆属于省力杠杆。
(4)在完成实验后,小辉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完成了老师提出的问题。如图丙所示,轻质杠杆可绕 点转动,它的中点挂有 的重物,在杠杆右端用竖直向上的力 _____ ,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_____放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并旋动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烧杯中装入适量的盐水,称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如图甲,烧杯和盐水的质量为_____ ;将烧杯中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如图乙,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_____ 。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质量为 ,则盐水的密度为_____ 。
(3)某兴趣小组成员小辉看到一个小木球漂浮在水面上,想知道小木球的密度,与同组成员讨论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正确测量小木球的质量 ;
②在量筒内盛适量水,读出水面所对刻度 ;
③将铅笔 和铅笔 固定成如图丙所示的形状,放入量筒内的水中,直到铅笔B的下表面刚好与水面相平,如图丁所示,读出水面所对刻度 ;
④取出铅笔,将小木球轻轻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漂浮,用固定好的铅笔 和铅笔 将小木球压入水中,直到铅笔 下表面刚好与水面相平,如图戊所示,读出水面所对刻度 ;
⑤小木球的密度表达式为: _____(用所测物理量符号表示;水的密度用 表示);
⑥实验评估时,小辉提出,若考虑小木球“吸”水,铅笔不“吸”水,会导致小木球的密度测量值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已知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 。
(1)实验时,要将_____(选填“蜡烛”或“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到同一_____。
(2)如图所示,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实像,像距为_____ ,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成像原理制成的。
(3)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向右移动 ,光屏移动到_____ 的刻度线处,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4)实验中,由于蜡烛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位于光屏的_____(选填“上半部”或“下半部”)。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1)在安装器材时出现如图甲所示的情形,应调_____(选填“铁杆a”或“铁圈b”)更合理。
(2)器材调整好后,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当水温接近 时每隔 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中发生的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
0 |
0.5 |
1 |
1.5 |
2 |
2.5 |
3 |
3.5 |
… |
温度/℃ |
90 |
92 |
94 |
96 |
97 |
98 |
98 |
98 |
(3)观察到从第 开始,水中产生大量气泡,不断上升、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到水面破裂开来。
(4)结合实验现象和收集到的数据,得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的条件。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但试管中的水始终没有沸腾, 两支完全相同的温度计示数均为 ,并保持不变。接着,小辉在烧杯的水中加入少量食盐后,发现试管中的水开始沸腾,温度计 示数如图丙所示为_____ ,此时温度计A的示数为 _____ 。结合上述现象得出水沸腾的条件是__________。
某物理兴趣小组用如甲所示电路图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1)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进行实物连线如图乙所示,在该实物连线中,电流表上还有一个接线柱没有与其它元件连接,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的实物连线连接完整。
(2)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电压表读数为_____ ,电流表读数为_____ ,根据测量结果可计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为_____ 。
(3)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改变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根据实验测得的多组数据,求出电阻的平均值。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
A. |
减小实验误差 |
B. |
寻找普遍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