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菩萨蛮•宿水口
[南宋]洪瑹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这首词的上阕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点?
简析词的下阕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念奴娇
黄庭坚①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②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③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落,为谁偏照醽醁④?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⑤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⑥。
[注释] ①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词与秦观齐名。但多次遭贬,最后死于西南贬所。 ②金荷:以金制成的荷叶杯。 ③桂影:相传月中有桂树,因称月中阴影为桂影。④醽醁(líng lù):酒名。⑤老子:作者自指。⑥霜竹:指笛子。
(1)本词上阙先描写断虹高挂,秋空明净,山染新绿,后想象嫦娥驾月,这是采用了表现手法。
(2)《宋史》记载“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这首词正是他豪迈乐观精神的生动写照。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怀的。
答:
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 |
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
C.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
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
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郡庭惜牡丹徐夤
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
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
赏牡丹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1) 这两首诗都以牡丹为主要意象,(徐夤诗)从字着意,抒发了的感叹;(刘禹锡诗)从字入情,表达了的心情。(2分)
(2) 简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4分)
阅读下面新诗,然后回答问题。
草木篇(节选)
流沙河
“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唐:白居易
藤
他纠缠着丁香,
往上爬,爬,爬……
终于把花挂上树梢。
丁香被缠死了,砍作柴烧了。
他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
仙人掌
它不想用鲜花向主人献媚,
遍身披上刺刀。
主人把她逐出花园,也不给水喝。
在野地里,
在沙漠中,
她活着,繁殖着儿女……
(1)请简析《草木篇》中 “仙人掌”这个意象的特点及其所蕴涵的诗人的情感。
(2)《草木篇》是流沙河写的一组散文诗,组诗一共五首,这里节选的是其中的两首。组诗前引用了白居易的诗句“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从节选的两首诗歌来看,这里“寄言立身者”就是说这些诗采用的表现手法是:。“勿学柔弱苗”在《藤》这首诗里的具体含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