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25年
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诗句及词语的解说,不确切的一项是(  )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落笔,诗人便将自己置于长天秋水的大背景之中,当然也将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意境中。“独立”“湘江”“橘子洲”三词,点明了人物、时间、地点等要素,属于写实手法。
B.“看”这一动作,其对象包括“万山”“层林”“漫江”“百舸”——这是近观和远眺;还包括长天的鹰、水底的鱼——这是仰视和俯瞰。“红遍”“尽染”“碧透”,则展示出物象的广度、深度和透明度。
C.“万类霜天竞自由。”这不仅是对上述各物象的总结,也是将物象提升为意象的一个概括。“万类”中,无论是静态物,还是动态物,诗人均赋予它们灵性,一个“竞自由”,便使“万类”鲜活起来。
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百侣”们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一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的各路军阀看得如同粪土一般。万户侯——本为汉朝设置的一种高级爵位,此处指代大军阀、大官僚。

下面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牌,是词人填词所依据的曲调的名称。词牌的得名,大都有具体来源,如“沁园春”。宋以前的词均为单调;宋以后分上下阕,且又派生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本词114字,属长调。
B.上阕重在绘景。以“看”和“怅”作为构筑词上阕的线索。“看”总领七句,刻画出一幅立体的、辽阔无垠的、色彩绚烂的江南秋景;秋景虽然活泼,充满生机,而诗人的心情却是惆怅的——山河越是壮美,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呼唤革命的到来。
C.词的下阕重在抒情。以“忆”和“恰”作为构筑词下阕的线索。由“忆”追忆往事,“恰”引领七句,极写豪迈之情,使下阕中的人物举动与上阕中的物象与意象相呼应,突现了“竞自由”的青年革命家的风貌,将诗的情调推向更美的意境。
D.诗人善于以色彩搭配来活画景物的盎然生机——词中集中写了红、绿、碧三色;且以“万”“层”“透”显示物象的深度,这样调动各种因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所进行的描写,催生出读者全方位的美感享受。
科目 语文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蛛丝马迹 切中肯綮 不容置喙 融汇贯通
B.不言而喻 砰然心动 意兴阑珊 皓首穷经
C.卷帙浩繁 同仇敌忾 谍谍不休 毛骨悚然
D.风声鹤唳 唾手可得 鸿篇巨制 提要钩玄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框架/眼眶 闷热/闷闷不乐 噱头/空穴来风 脍炙人口/栉风沐雨
B.讥诮/蹊跷 遂愿/半身不遂 刹那/叱咤风云 身陷囹圄/久未晤面
C.轴承/压轴 间架/间不容发 跻身/济济一堂 大放厥词/一蹶不振
D.巨擘/糟粕 蒙学/蒙头盖脑 蛊惑/呱呱坠地 生性腼腆/暴殄天物

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洁癖(pì)复辟(bì)如丧考妣(bǐ)毗邻而居 (pí)
B.行市(hánɡ)行伍(xínɡ)浑身解数(jiě)解甲归田(xiè)
C.禁受(jīn)斫直(zhuó)压轴好戏(zhòu)人才济济(jǐ)
D.脊背(jí)畸形(jī)夜雪初霁(qí)窗明几净(j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节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节约钱财,更在于节约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有限资源,以保护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
B.对于乌鲁木齐市部分公共场所接连发生不法分子用针状物刺伤市民的行为,必须依法严厉打击,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安全和社会正常秩序。
C.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110米栏预赛时因伤退赛大约13个月左右的刘翔,在9月20日晚的上海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中勇夺亚军。
D.天津市为大部分农民工办理了银行卡,建立工资“月支付,季结算”,维护了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从文言句式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B.忌不自信
C.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D.何后之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