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浪淘沙
清 左辅①
(序)曹溪驿折桃花一枝①,数日零落,裹花片投之涪江,歌此送之。
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碧桃几树隐红楼。者是春山魂一片②,招入孤舟。
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忠州过了又涪州③。掷与巴江流到海④,切莫回头。
【注】①左辅,清乾隆年间进士,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②曹溪驿:地名,与下文忠州、涪州、巴江均在四川。③者是:这是。④春山魂:指桃花。请赏析“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中“软”、“柔”二字的妙处。
全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御街行范仲淹
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请简要分析上阕景物描写的特点。
(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其抒情手法。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题画
李唐①
百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②画牡丹。
注:①李唐,宋代画家,精于山水画。②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颜料。下列对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题画诗,类似的作品还有杜甫的《春夜喜雨》。 |
B.第一句写作者限中看到的村落实景错落有致,画面淡雅清新。 |
C.第三、四句作者慨叹人们只对花鸟感兴趣,对自然山水视而不见。 |
D.整首诗语言浅近,通俗易懂,抒发出作者内心的种种感慨。 |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好事近渔父词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①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①活计:生计,谋生的手段。这首词的上阕表现出一个怎样的渔父形象?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结合作品简析下阕“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二句表现出的意境。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听晓角
李益
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注释:①梅花:《梅花落》曲的简称。②《小单于》:乐曲名。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都通过写边关“听”乐含蓄地表达了戍边战士内心的情感。 |
B.《梅花落》为曲调名,高诗将“何处”二字嵌入其中,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 |
C.高诗尾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一个“满”字表面是写曲满关山,实则表现情满关山。 |
D.李诗三四两句写秋风中传来了《小单于》的曲调,就连塞鸿也为之陶醉,盘旋不度。 |
这两首诗起笔一句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读下面元曲,完成(1)(2)题。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元)乔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说,远远看过去,瀑布就象是由天机织就的一幅白练,垂挂在高高的石壁上。 |
B.作者靠近瀑布时,飞沫就飘落到身上,让人感到有凉气袭来,觉得衣服太单薄了。 |
C.作者写瀑布,由远观转而写近景,声音与色彩兼备,写出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 |
D.全曲想象奇特,虽不见“瀑布”二字,但瀑布的奇特韵致却通过词句表现了出来。 |
(2)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瀑布?请举出两处并作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