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易斯拐点”是指劳动力由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新就业人口主要集中在20~39岁年龄段。下图为我国劳动力数量变化及预测情况,据图回答下列各题。我国开始出现“用工荒”的时间拐点大致是
A.2002年 | B.2007年 | C.2012年 | D.2020年 |
针对“刘易斯拐点”的出现,我国政府应
A.继续实行严格的低生育政策 |
B.加大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技能 |
C.鼓励大量外资企业的入驻 |
D.增加对企业的补贴,提高劳动者工资 |
20世纪70-80年代和9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读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珠江三角洲),完成下列各题。两次产业转移中,珠江三角洲转入和转出的产业主要以
A.原料指向性产业为主 | B.动力指向型产业为主 |
C.劳动力指向型产业为主 | D.技术指向型产业为主 |
对第二次产业转移的分析,正确的是
A.产业转入区具有交通、资源、科技等区位优势 |
B.资源枯竭、劳动力价格下降是造成产业转出的最主要原因 |
C.促进了产业转出区和转入区环境污染状况的改善 |
D.可加快珠三角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 |
在我国,符合人地伙伴论思想的发展措施是
A.西南林区大量采伐林木 |
B.西北沙漠地区大面积植高大乔木,防止荒漠化 |
C.东北地区开垦沼泽地 |
D.主要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制度 |
图中A、B、C、D、F为城镇,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联系城镇之间的线路选线合理的是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如果在山区E处发现了一大型煤田,欲在F处建一钢铁厂,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A.市场 | B.水源 | C.交通 | D.技术 |
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正逐步转向“花基鱼塘”、“菜基鱼塘”,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农业技术的改进 | B.劳动力的转移 | C.市场需求的变化 | D.自然条件的改变 |
我国北方某地区春夏生产粮食,秋冬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同时开办了大型养猪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 | B.混合农业 | C.乳畜业 | D.商品谷物农业 |
利用塑料大棚种植疏菜可以改善
A.热量条件 | B.光照条件 | C.降水条件 | D.土壤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