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覆被是指覆盖地面的自然物体和人工建筑物,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植被,也包括陆地表面的水体等,其时空变化综合反映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2000年和2010年土地覆被状况(颜色深浅代表不同覆被类型)。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甲、乙两地土地覆被类型分别是
| A.耕地裸地 | B.森林耕地 |
| C.裸地草地 | D.草地森林 |
图中水体北部面积变化较南部大的原因是
| A.北部降水少、蒸发强,入湖水量减小 |
| B.人湖河流修建水库,大量引水灌溉 |
| C.北部地势较高,湖水大量流失 |
| D.北部为砂质湖底,湖水下渗快 |
能够确定该区域2000年至2010年各类土地覆被变化面积的技术是
| A.遥感 | B.全球定位系统 |
| C.地理信息系统 | D.数字地球 |
“黄河金三角地区”土地面积为5.8万平方公里,人口1700万,是国家炼铝工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读图10,回答第28~30题。
黄河金三角地区()
| A.包括晋、秦、鄂三省 |
| B.主体属于黄河中游地区 |
| C.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 D.位于中国地势一、二阶梯交界 |
该区发展炼铝工业的优势条件是()
①环境优美
②能源丰富
③内河航运发达
④亚欧大陆桥经过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作为接纳东部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之一,该区()
| A.资金雄厚 | B.技术先进 | C.市场广阔 | D.劳动力丰富 |
图9为某地生态农业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5~27题。
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
| A.沼气池、畜牧场、耕作业 |
| B.沼气池、耕作业、畜牧场 |
| C.耕作业、畜牧场、沼气池 |
| D.畜牧场、沼气池、耕作业 |
这种生态农业模式最适宜发展的地区是()
| A.东北平原 | B.青藏高原 | C.内蒙古草原 | D.南方低山丘陵 |
图中所示生态农业体现出()
| A.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 B.市场需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 C.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 | D.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循环利用 |
图8为澳大利亚沿28°S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第22~ 24题。
图中
| A.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 B.从东到西多为热带草原 |
| C.东岸比西岸年降水量大 | D.东西沿岸自然景观相似 |
图中①地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
| A.自给自足 | B.农产品商品率高 |
| C.刀耕火种 | D.劳动密集型农业 |
图示海域()
| A.两岸洋流性质相似 | B.西侧洋流能降温减湿 |
| C.两岸洋流流向相同 | D.东侧洋流能形成渔场 |
2011年11月26日,美国“好奇号”火星探测车在甲地成功发射。通常航天发射基地建立应考虑气候、地势、地球自转速度、交通、人口密度和安全性等条件。读图7,回答第20、21题。
甲地作为航天发射基地主要因为()
| A.地处热带,气候条件适宜 |
| B.自转线速度小,节省燃料 |
| C.靠近沿海,符合安全需要 |
| D.人口稠密,劳动力素质高 |
乙地主要自然灾害有()
①飓风②泥石流
③冻害④火山
| A.①③ | B.②③ |
| C.①④ | D.②④ |
如图为武陵源群峰。读图,回答下题。
该景观()
| A.因冰川侵蚀形成 |
| B.具有永续性的特点 |
| C.植被多为落叶阔叶林 |
| D.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
欣赏“千峰竞秀”的武陵源,应()
| A.洞悉其文化定位 | B.探究其科学价值 |
| C.选择适当距离俯瞰 | D.置身其中感悟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