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第四纪冰期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欧洲冰川的主要发源地,冰层厚达2000米;冰川侵蚀力与冰川的厚度、山地的坡度成正相关,与河谷的宽度成负相关。北欧森林广布,木材资源丰富。早期木材运输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浮运。主要依靠河水浮运(浮运从春季开始直至夏末,借助河流进行漂浮木材);另一种是陆运,冬季用马拉木材在积雪上滑行。
(1)说出甲城市所在国家耕作业不发达的主要原因。(6分)
(2)在未修公路、铁路前,M国高纬度森林的木材运往河口加工厂采用浮运,试从河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4分)
【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山东地区1954—2002年气温与降水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黄河水文站不同时段径流量(亿m3)
(1)根据材料,分析山东干旱加剧的主要原因。
(2)为了应对山东干旱加剧的状况、减轻旱灾,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
【地理—旅游地理】
读北京某景点客源情况变化图,回答问题。
(1)据图说明该景点客源变化的特点。
(2)提出北京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我国中部某省级行政区简图。
(1)说明水利工程①处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分别说出修建①、②两项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
读图文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图
材料二该地区地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mm)月分配资料图
材料三该地区农村土地利用构成(%)变化表
(1)根据材料二信息,说明该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2)利用材料二信息,描述该地6月份与7月份降水量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三推断,10年来,该地人们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进行了哪些调整?这些调整对河流水文特征有何影响?
(4)为解决图示区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有人提出向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劳务输出,你赞同这种观点吗?并说明理由。
【地理—环境保护】
下图是山东济南、宁夏中卫两监测站观测黄河水质(COD的数值越大,则水体污染越严重)状况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对比黄河济南、中卫两地水质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提出解决黄河下游水质问题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