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学习了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后,王亮同学对蚂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小的蚂蚁是靠什么完成信息交流的呢?通过仔细观察,他发现,蚂蚁的个体之间常相互敲打触角,蚂蚁也会用触角敲打食物。于是他猜想蚂蚁的触角有嗅觉作用,是靠触角辨别气味,进行信息交流的。他想设计实验来探究这一问题,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设计。(共12分,每空2分)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
①取体积相同的砂糖和木屑放在同一水平线上。
②取大小、活动状况相同的10只蚂蚁分成数量相等的A和B两组,A组剪去触角,B组          ,实验组是      组,对照组是       组。
③把蚂蚁同时放在砂糖和木屑中间等距离的地方。观察蚂蚁的活动。
(4)预测结果:带触角的蚂蚁准确的找到砂糖并取食;剪去触角的蚂蚁不能准确地取食砂糖。
(5)实验结论:
                                                               

科目 生物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你想过“养棵小树做宠物”吗?近年来,东营市园林局号召市民开展了“树木认养活动”。由园林局提供技术指导,认养者负责养护树木。实验中学师生认养了一片毛白杨树林,把生物课搬进了大自然。

(1)春天来了,毛白杨萌生了许多新枝条。从芽的性质和构造来说,将来发育成枝条的是 ;其结构中的 不断分裂产生新的芽结构。
(2)几个月下来,毛白杨长粗了一圈。这是由于茎中 的活动,使树干不断长粗。
(3)“根深方能叶茂”,根尖的 使毛白杨的根不断向地下伸长。
(4)养护期间要定期松土施肥,多施含 的无机盐,毛白杨枝叶会更加繁茂。
(5)毛白杨的生长需要水,同时也不断地通过蒸腾作用向外界散失水分,蒸腾失水的“门户”是
(6)美国物理学家费曼这样说过:“树的构成材料居然主要是空气。你把树焚烧了,树就会化作原来的空气,在火焰的光和热中散发出来的是原来被束缚的太阳光热。”这阐述了光合作用的物质转化是 ;能量转化是
(7)生物兴趣小组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侧芽的生长主要受相邻侧芽的影响,还是受顶芽的影响?请你帮助他们完善探究方案。
①在同一棵毛白杨树上,选取三段生长状况相似的枝条(如图),分别标记为甲、乙、丙;
②甲枝条不做处理;

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条件和原料,以东湖里的菹草(一种多年生沉水植物)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活动.

第一步:取三支大小一致的试管,分别标为1号、2号和3号.
第二步:在1号、3号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1%碳酸氢钠溶液(注: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在2号试管中放入等量的蒸馏水.
第三步:将三片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菹草叶片分别放入三支试管的底部,如图.
第四步:将1、2号试管放在100W的灯泡下照射3~4分钟,3号试管置于暗处,观察并记录叶片是否有气泡(氧气)产生和叶片上浮的情况,实验结果如表.

试管
试管中的液体
条件
实验现象
1
碳酸氢钠+新鲜菹草叶片
灯光照射
有气泡,叶片上浮
2
蒸馏水+新鲜菹草叶片
灯光照射
无气泡,叶片无上浮
3
碳酸氢钠+新鲜菹草叶片
黑暗
无气泡,无叶片上浮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1号和2号试管组成的一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作为对照的是 号试管.该组实验说明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
(2)1号和3号试管组成的一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该组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3)在以上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该活动小组利用1号试管又进行了光照强度与植物光合作用关系的探究,实验结果如下:

光源与试管的距离(厘米)
10
20
30
40
5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个数(个)
65
35
15
6
1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植物和光源的距离的远近与其产生的气泡数目成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照越强,植物光合作用 .因此菜农若要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同学们养过蚕吗?蚕宝宝吐出的丝线能织成各式丝绸服装。人类拥有这种珍贵的丝绸至少已有4000年了。请你养几只蚕,探究它的取食行为。
提出问题:蚕总是吃桑叶,这是先天性行为吗?
(1)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定计划:
(2)实验用的蚕的来源:①向别人要来已经生长数天的大蚕?②去市场购买即将孵化的卵,等待使用刚孵化的小蚕进行实验。
请你选择获得蚕的方式,你的选择是___________(序号),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设计实验:请你选择出()组作为该实验的材料。
A、桑叶和白菜叶
B、菠菜叶和油菜叶
(5)实验用的这两种叶片大小形状要剪的相同,并且不同叶片间隔排成一圈,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
(6)每一组蚕的数量,你认为应该选择()
A、一只
B、十只
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施计划:(略)
(8)得出结论:如果你做出来的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相吻合,那么你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杨在室外玩耍时,发现鼠妇经常躲在阴暗的花盆底下或石块下,小杨不禁感到
奇怪:鼠妇为什么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呢?后经过长期观察,小杨推测:鼠妇怕光。
他捉了10只鼠妇,放在一半遮光、一半不遮光的纸盒中央,静置10分钟后观察鼠妇的
动向,以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
(1)小杨看到了鼠妇的生活现象后提出了什么问题?
(2)当小杨用实验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时,首先提出的假设是
(3)该实验中,要有效控制的变量是 。纸盒的一半遮光(形成黑暗环境),另一半不遮光,目的是起 作用。
(4)10分钟后出现的情况应该是 ,据此,小杨能得出的结论是
(5)上述实验中能不能只用一只鼠妇做实验或只进行一次观察? 。为什么?
(6)实验完成后,应如何处理鼠妇?

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份关于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由于被水浸渍,一些地方字迹已经看不清楚(题目中画横线处),请将它补充完整,并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
实验内容: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提出问题:鼠妇是喜欢黑暗生活吗?
做出假设:
制定计划:
(1)材料用具:20只鼠妇,湿润的土壤,纸盒一个,纸板、玻璃板各一块.
(2)实验装置: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透明玻璃板,一侧盖上黑色纸板.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 两种环境.
实施计划:
(1)将鼠妇放入纸盒中,两侧的中央放入数量相等的鼠妇,静置2分钟.
(2)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黑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8次.
实验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第八次
明亮 3 2 2 2 2 3 2 2
黑暗 17 18 18 18 18 17 18 18
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 的环境中生活.
问:这个实验的单一变量是什么?
为什么选用20只鼠妇而不用2只鼠妇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