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时,设计了上图所示实验装置。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①将甲叶片的主脉切断(断点上方为A部分,断点下方为B部分);
②用不透明袋将乙叶片全部罩上;
③将装置放于黑暗中处理24小时;
④再将装置放于光下照射4小时,取下甲、乙叶片,经脱色后用碘液处理,观察到的现象:a.甲叶片B部分呈蓝色、A部分不呈蓝色;b.乙叶片不呈蓝色。
请你分析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现象a说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 。
(2)现象b说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 。
(3)在取下罩在乙叶片上的口袋时,发现口袋内壁上有水珠出现。请你帮助他们分析,水珠是由植物叶片的 形成的。
(4)在该探究中,步骤 (填序号)是为了让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
右图是探究“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的两个步骤,请你认真分析图后,
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是在对骨进行处理,这样处理后骨变得,这是因为骨中的被去掉,而只剩下的缘故。
(2)图(二)是在用浸泡骨,注意观察骨上有什么产生?。浸泡后的骨变得,这是因为骨中的被去掉,而只剩下。
(3)以上两个实验是否是对照实验?为什么?
如图是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对照试验,请分析总结试验结果。
(1)本实验共有________组对照试验。
(2)已萌发的种子所满足的外部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粒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________。
(4)第(3)粒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________。
(5)第(4)粒种子在什么条件下可能萌发?
下图是某同学做的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装置图,该装置放在25℃的环境中,1、2、3号种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环境条件,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装置中,1、2号种子是一组对照实验,它是为了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___________; 2、3号种子也是一组对照实验,它是为了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_________ ______。
②经过一次实验,小宝发现只有2号种子会萌发,于是他得出实验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请问,要得到这样的结论,该探究实验须在哪两方面进一步完善?
a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b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有关问题,李明选择一种盆栽的银边天竺葵作为实验材料。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请你设计一个简单方案,以排除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你的方案利用了天竺葵的哪项生理活动 ?
(2)将实验装置放到阳光下照射4~6小时后,同时摘下叶片A、B,利用 进行脱色处理,然后滴加碘液,观察实验结果。
(3)叶片A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的结果比较,可以证明 ;叶片A绿色部分和叶片B绿色部分的结果比较,可以证明 。若将装置中的“透明塑料袋”改为“黑色塑料袋”,同时取走固体氢氧化钠,则叶片A、B绿色部分的实验结果比较,则可以证明 。
(4)天竺葵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水分是通过其体内的 运输的,运输水分所需要的动力来自于叶片进行 所产生的拉力。
某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叶的蒸腾作用。取三支试管,各注入相同体积的清水,分别插入一颗大小相似的枝条,甲、乙装置枝条保留全部叶,丙装置枝条去掉全部叶。在三支试管中各滴入相同量的植物油,然后将甲、丙装置放到35℃环境中,乙装置放到10℃环境中,两小时后观察实验结果。请回答:
(1)该实验可以分为两组对照实验,一组是甲和乙,其变量是
,实验结果是的液面下降较大,可得出结论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蒸腾作用越强。另一组是甲和乙,其变量是,实验结果是的液面下降较大,可得出结论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2)实验过程中,加入植物油的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