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图一为某家族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这两种遗传病分别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及X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图二表示5号个体生殖腺中某个细胞的连续分裂示意图。请回答:
(1)12号个体的X染色体来自于第1代的____号个体,14号个体是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
(2)图二中细胞a和c1的名称分别是____ 和 ,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是通过图二的____(填图中数字)过程实现的。
(3) 若过程①细胞分裂正常,而d2的基因组成为AaY,则d3的基因组成为 ,出现这种异常现象的原因是 。
某一果蝇品系,有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控制棒眼和正常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用B、b来表示。控制长翅和残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用A、a来表示。某—研究组利用两个亲本杂交得到的F1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表现型 |
棒眼长翅 |
棒眼残翅 |
正常眼长翅 |
正常眼残翅 |
比例 |
6 |
2 |
3 |
1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表格中的F1代的表现型和比例,可推断亲代的基因型为。
(2)进一步研究发现,F1中出现异常分离比的原因是某一亲本的一条X染色体上出现一个突变基因,基因的纯合子在胚胎期间死亡(XlXl或XlY不能存活)。请判断存在该突变基因的亲本是(填“母本”、“父本”)。该亲本中X染色体上基因的分布是。
(3)现要从F1中选出不携带突变基因的棒眼雌果蝇用于后续的研究,需用棒眼雌性与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若,则该果蝇即是所需果蝇;若_, 则不是所需果蝇。
(4)另一个研究组用棒眼雌蝇(XBlXb)和棒眼雄蝇(XBY)做杂交验,在F1中偶然发现染色体组成为X0的雄果蝇,后续研究发现是亲本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染色体异常分离,推断该果蝇的基因型是,请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说明描述该果蝇的形成过程(请写出配子)。[X0(雄性不育),XXY(雌性可育),XXX(死亡),〇Y(死亡)]
胰岛素不敏感(IR)是指各种原因使胰岛素促进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效率下降.机体代偿性的分泌过多胰岛素,以维持血糖的稳定。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及用具,完善验证熊果酸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作用的实验思路,并预测、分析实验结果。
村料用具:健康大鼠若干、高脂饮食诱导的IR大鼠若干、熊果酸溶液、胰岛素溶液、蒸馏水、血糖检测仪、注射器等。(注:血糖具体检测方法不作要求)
(1)实验思路:
①各取健康大鼠、高脂饮食诱导的IR大鼠若干,分组如下:
A组:若干只健康大鼠,每天向其胃内灌适量等量蒸馏水;。
②A组大鼠每天给予适量等量普通饲料,其余各组每天给予等量高脂饲料。—段时间后,检测、记录每组大鼠的血糖浓度,计算平均值。
③所有组大鼠禁食适当时间,皮下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
④一段时间后,检测、记录每组大鼠的血糖浓度,计算平均值。
(2)预测实验结果(用坐标系曲线示意图表示)。
(3)分析与讨论
①血糖作为检测指标之一的依据是。
②实验思路④中,若检测各组大鼠血液的胰岛素浓度,则浓度最高的组别是__。
同方位不同林冠髙度(N1和N2)樟树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有效光照强度(PAR)日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影响光合效率的主要因素是。
(2)森林群落在空间配置上具有结构。树冠层是指乔木树干以上连同集生枝叶的部分,树冠层大小可以通过叶面积指数来反映。树冠层下的叶片的净初级生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是。
(3)叶片光合作用的光源采用人工光源,在光照强度差异微小的情况下,不同林冠高度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差异(填“不明显”、“明显”)。若其它条件不变,对叶绿素而言,能有效利用的光主要是_。在07:05时,N1高度的樟树叶肉细胞产 生O2的扩散路径是。
(4)经测定,该植物细胞内DNA、RNA和蛋白质的物质含量比值为10:31: 119,经植物生长调节剂Ttgx-15处理细胞后,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变为10:46:220。据此分析,Ttgx-15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
人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兴奋此处的神经元,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可使人体验到欣快感,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下图是神经系统调控多巴胺释放的机制,毒品和某些药物能干扰这种调控机制,使人产生毒品或药物的依赖。
(1)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中,多巴胺储存在内,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神经元A上的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
(2)多巴胺释放后,在其释放的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冰毒的主要成分)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A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造成毒品依赖。
(3)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还受到抑制性神经元的调控,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其突触前膜可以释放γ-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Cl—,从而使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多巴胺的释放量。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当人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抑制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抑制性功能降低,最终使得,“奖赏”效应增强。停用时,造成药物依赖。
人类的X染色体上的有一个色觉基因(A),能编码两种光受体蛋白:吸收红光的受体蛋白和吸收绿光的受体蛋白;在7号染色体上还有编码蓝光受体蛋白的基因(D),这三种光受体蛋白分别在三种感光细胞中表达,当一定波长的光线照射到视网膜时,这三种感光细胞分别产生不同程度的兴奋,然后通过视神经传至视觉中枢,即可产生某种色觉。当A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a时,人不能分辨红色和绿色;当D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d时,人不能分辨蓝色;当D基因和A基因都发生突变时,此人即为全色盲。
(1)对三种感光细胞来说,不同波长的光作为,能引起其膜变化,导致感光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理反应。
(2)D,d基因和A,a基因的遗传遵循定律,当夫妇双方的基因型为DdXAXa和DdXAY时,他们生一个全色盲孩子的概率是。
(3)X染色体上还有一个编码凝血因子Ⅸ的基因(H),该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h时,凝血因子Ⅸ失去活性,从而引起血液无法凝固,这是一种血友病,称为血友病B;以下是B.Rath在1938年调查的一个家系的系谱图(2号在调查时已经死亡,且只知道其为血友病B患者,不知其是否为红绿色盲患者):
分析系谱图可知,II代3号个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一定发生了。若2号只为血友病B患者,则3号的基因型是,在这种情况下,若3号再生一个男孩,只患一种病的可能性比两病兼患的可能性要(填“大”或“小”或“一样大”)。
(4)采用基因治疗的方法有可能为治疗血友病B带来曙光,将与运载体相结合,然后将其导入造血干细胞中,体外培养后输回人体,患者血液中即可检测到凝血因子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