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琳斯卡医学院2012年10月8日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约翰格登和山中伸弥,以表彰他在“体细胞重编程技术”领域作出的革命性贡献。请回
答下列问题:
(1)约翰格登于1962年通过实验把蝌蚪已分化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进入卵母细胞质中,并成功培育出“克隆青蛙”。由于动物细胞的全能性会随着动物细胞______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受到限制,直到今天也还不能用类似______(某种植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的方法获得完整的动物个体。因此,约翰格登培育“克隆青蛙”,实际是通过_______(某种动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来实现的。
(2)山中伸弥于2006年把4个关键基因通过逆转录病毒转入小鼠的成纤维细胞,使其变成多功能干细胞。在该技术中,逆转录病毒是这4个关键基因进入成纤维细胞的_______(基因工程的工具),它能够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其染色体的DNA上。
(3)所谓“体细胞重编程技术”即将成年体细胞重新诱导同早期干细胞状态,即获得iPS细胞,iPS细胞与胚胎干细胞一样,具有发育的_______,即可以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
(4)目前获得iPS细胞的方法除上述两种之外,常见的还有以下两种:一是诱导成年体细胞与胚胎干细胞_______产生四倍体细胞;二是应用________技术(动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将生殖细胞置于特定条件下进行培养
自然人群中,有一种单基因(用A、a表示)遗传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1/10 000,该遗传病在中老年阶段显现。1个调查小组对某一家族的这种遗传病所作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I)该遗传病不可能的遗传方式________。
(2)该种遗传病最可能是__ ___遗传病。如果这种推理成立,推测Ⅳ一5的女儿的基因型及其概率(用分数表示)为_________。
(3)若Ⅳ一3表现正常,那么该遗传病最可能是_______,则Ⅳ-5的女儿的基因型为_______。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特殊保护性生理功能。
(1)上图示的细胞为细胞,由该细胞参与的免疫为免疫。
(2)其抗体的合成场所是[ ],对其进行加工和包装的场所是[ ]和[ ]。
(3)⑤为,除⑤外,参与分泌过程的细胞结构还有细胞膜。
(4)下图是细胞免疫过程示意图。图中C、D两个过程分别表示:C为,D为。
(5)在此免疫过程中,C图中的细胞还能通过释放来加强杀伤力。
热带雨林是陆地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表是六类生态系统的有关方面的比较表:
生态系统 |
冻原 |
北方针叶林 |
温带落叶林 |
温带草原 |
热带雨林 |
净初级生产量 (吨/公顷·年) |
l.5 |
7.5 |
11.5 |
7.5 |
50 |
生物量(吨/公顷) |
10 |
200 |
350 |
18 |
300 |
枯叶输入量 (吨/公顷·年) |
1.5 |
7.5 |
11.5 |
7.5 |
50 |
枯叶现存量 (吨/公顷) |
44 |
35 |
15 |
5 |
5 |
①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判断依据是表中的________。
②热带雨林的土壤是贫瘠的,造成贫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据考察,赤道附近的一个小岛(热带雨林)虽然面积不到0.5km2,哺乳动物却多达58种,这一现象说明热带雨林具有极其丰富的_____ ___库。
(3)如果大量砍伐雨林,则热带雨林会被毁灭且一个时期内很难再呈原貌,这说明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下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回答:
(1)写出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分析A→E和D→B过程中碳流动形式的不同点 。
(3)若生产者有10000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kg。
(4)据测定,生产者在黑暗中每小时释放出44mg的CO2,而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每小时释放出64mg的O2,经过10小时可积累葡萄糖mg。
(5)人类大量开采并燃烧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煤和石油,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积存的碳元素在短期内释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拟谷盗是危害粮食的一类昆虫,现将甲、乙两种拟谷盗等量混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同种面粉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以两种拟谷盗数量总和为100%),结果如下表:
环境条件 |
甲拟谷盗 |
乙拟谷盗 |
湿热 |
100 |
0 |
干热 |
10 |
90 |
湿温 |
86 |
14 |
干温 |
13 |
87 |
湿冷 |
31 |
69 |
干冷 |
0 |
100 |
(1)根据上表数据,在下面提供的坐标中绘制湿冷、干温条件下拟谷盗数量百分比的柱形图。
(2)甲拟谷盗与乙拟谷盗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
(3)在本实验中,引起两种拟谷盗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4)从实验中可看出,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变化不同,表明物种的________因素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