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图所示,人体胰岛素的合成、分泌与细胞内乳酸的含量有密切关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氧气和葡萄糖浓度的比值会影响厌氧呼吸的强度,从而改变细胞内的乳酸含量 |
B.乳酸的含量变化是调控细胞内胰岛素原基因表达的信号 |
C.初到高原,细胞内氧气减少导致乳酸含量变化,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
D.进食后,血糖上升使细胞内乳酸含量发生变化,从而抑制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
菊花的组织培养和月季的花药培养都是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关于两者的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有( )
序号 |
比较项目 |
菊花的组织培养 |
月季的花药培养 |
① |
植物激素 |
不必添加 |
需要添加 |
② |
染色体倍性的鉴定 |
不需要 |
需要 |
③ |
光照 |
每日日光灯照射 12小时 |
最初不需要,幼小植株形成后需要 |
④ |
形成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后 |
不需更换培养基 |
需要更换培养基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神经纤维静息电位表现为
A.内负外正 | B.内正外负 | C.内外皆正 | D.内外皆负 |
当细菌外毒素再次侵入人体后,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其“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的免疫过程分别是()
A.B细胞→效应B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毒素 |
B.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特异性抗体外毒素结合 |
C.记忆细胞→B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毒素 |
D.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特异抗体与外毒素结合 |
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不仅取食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蜣螂与普通蜣螂肯定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 |
B.蜣螂种群的基因库没有发生改变 |
C.该蜣螂属于消费者不属于分解者 |
D.该蜣螂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下列关于有氧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 | B.与无氧呼吸的过程完全不相同 |
C.释放出的能量较多 | D.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