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白云石(化学式表示为MgCO3·CaCO3)为原料制备氢氧化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1)根据流程图判断白云石“轻烧”后固体产物的主要成份 _____ 。则“轻烧”温度应不超过 _____ 。
(2)流程图中“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沉淀过程溶液的pH=9.5,此时溶液中c(Mg2+)= _______ (已知Ksp[Mg(OH)2]=5.61×10-12)。
(4)该工艺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 (填化学式)。
(5)传统工艺将白云石分解为氧化镁和氧化钙后提取,该工艺采用轻烧白云石 的方法,其优点是 、 。
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元素原子L层上的电子数为K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D的2价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E与A同主族;A和E这两种元素与D都能形成X2Y、X2Y2型化合物。请回答:
(1)写出元素的符号:C;E 。
(2)化合物A2D的电子式为。
(3)元素B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符号是。
(4)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结构式。
(5)写出符合X2Y2的物质在MnO2催化作用下生成D单质的方程式。
(10分)有三份不同质量的铁粉样品①②③,甲、乙、丙三位同学各取一份样品分别与含有0.8molHNO3的稀硝酸反应,反应后硝酸和铁均无剩余,且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甲取样品①,反应后的溶液中铁只以Fe3+离子的形式存在,则样品①的质量为g。
(2)乙取样品②,反应后的溶液中既含有Fe3+、又含有Fe2+离子,则样品②的质量(设为ag)范围是。
(3)丙取样品③,将其慢慢加入到稀硝酸中,并不断搅拌,反应过程中溶液里Fe3+、Fe2+、NO3—三种离子中的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则该曲线表示的是物质的量变化的曲线,请你在此图中再画出另外种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某品牌合金中铝的含量,现设计了如下实验:
已知:(1)该铝合金的主要成分为铝、镁、铜、硅。
(2)常温下,硅能和NaOH发生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A的成分是;
(2)生成固体B的离子方程式为;
步骤③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3)检验步骤③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实验操作为
;
(4)该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是;(用a、b表示)
(5)下列因操作不当,会使测定结果偏大的是;
A.第①步中加入NaOH溶液不足 | B.第②步中加入盐酸不足时 |
C.第③步中沉淀未用蒸馏水洗涤 | D.第④步对沉淀灼烧不充分 |
下图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已知:常温下B、D、F、G、I、J是气体, F、G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D是一种碱性气体。A中阴、阳离子个数比是1∶1, E是一种黑色氧化物,H是紫红色金属单质。(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省略)
请按要求填空:
(1)A物质的化学式是;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是;
(3)反应①中产生标准状况下1.12L气体F,则转移的电子数目是;
(4)检验溶液A中阳离子的方法是
;
(5)反应②中氧化剂是;
短周期元素A、B、C、D。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1,B元素的原子价电子排布为ns2np2,C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D元素原子的M电子层的P轨道中有3个未成对电子。
(1)C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若A为非金属元素,则按原子轨道的重迭方式,A与C形成的化合物中的共价键属于键(填“σ”或“π”)。
(2)当n=2时,B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周期族,BC2属于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当n=3时,B与C形成的晶体属于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