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是指:( )
| A.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间的组合 |
| B.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的组合 |
| C.两亲本间的组合 |
| D.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组合 |
有100个碱基对的某DNA分子片段,内含6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第4次复制时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
| A.900个 | B.600 | C.280 | D.320 |
某双链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一条链上A∶T∶G∶C=1∶2∶3∶4,则该DNA分子()
| A.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 |
| B.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10个 |
| C.四种含氮碱基A∶T∶G∶C=3∶3∶7∶7 |
| D.碱基配对方式共有4100种 |
下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
|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致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
| C.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主要原因是图中的酪氨酸酶的活性下降 |
| D.该图反映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代谢活动来进行的 |
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
| B.艾弗里等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结论 |
|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DNA能完全分开 |
| D.沃森和克里克运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确认了DNA的分子结构 |
关于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放射性同 位素32 P标记噬菌体的DNA |
| B.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 |
| C.用35S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去侵染细菌,细菌内有了放射性 |
| D.用32P标记的DNA的噬菌体去侵染细菌,细菌内有了放射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