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使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 A.根据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趋势,推出Al的第一电离能比Mg大 |
| B.根据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推出卤族元素最高正价都是+7 |
| C.根据溶液的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推出pH=6.8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
| D.根据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的规律,推出CO2通入NaClO溶液中能生成HClO |
试管中盛有少量白色固体,可能是铵盐,检验的方法是:
| A.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滴入酚酞试剂 |
| B.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滴入紫色石蕊试剂 |
| C.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 |
| D.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 |
下列常见现象与胶体无关的是:
| A.清晨在密林中看到一缕缕的光束 |
| B.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使蛋白质等聚沉,制成可口的豆腐 |
| C.FeCl3溶液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
| D.利用电泳将油漆、乳胶、橡胶等微粒均匀地沉积在镀件上 |
FeCl3溶液、Fe(OH)3胶体、Fe(OH)3浊液是三种重要的分散系,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Fe(OH)3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10-7米之间 |
| B.分别用一束光透过三种分散系,只有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
| C.三种分散系的颜色都相同,且均能与盐酸反应,具有吸附性 |
| D.三种分散系中分散质均属于电解质 |
硫酸钠和氯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钠离子浓度为0.7mol·L-1, 硫酸根离子的浓度为0.2mol·L-1,则混合液中氯离子的浓度为:
| A.0.15mol·L-1 | B.0.3mol·L-1 | C.0.45mol·L-1 | D.0.2mol·L-1 |
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下列反应中,画线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的是:
| A.SO2+ 2NaOH = Na2SO3 + H2O |
B.2CuO + C 2Cu + CO2↑ |
| C.2FeCl3+ Fe ="=" 3FeCl2 |
D.MnO2+4HCl(浓) MnCl2+2H2O+Cl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