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五行”原指“五材”,即水、火、木、金、土。早期的“五行”说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多样性及世界本原的认识。西周末年,史伯提出了“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的观点。
材料二 霍尔巴赫是18世纪的一位著名哲学家。他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
材料三 恩格斯说:“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当我们把各种有形的存在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我们就是把它的质的差异撇开了。因此,物质本身和各种特定的、实在的物质不同,它不是感性的存在着的东西”。
(1)上述三个材料分别属于什么哲学观点?
(2)以上三种观点共同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世界观?其基本观点是什么?
曾几何时,手机还是时尚的一种象征。今天,它已经成为甚至中小学生都拥有的普遍的通讯工具。1990年,中国手机用户仅有18万户,截至2008年12月,中国手机用户已达6.41亿户。面对这一巨大市场,投资商、制造商、销售商也蜂拥而上,我国出现了巨大的手机供应市场。手机经销商为争夺市场,大打价格战,使手机售价大幅下滑,我们熟悉的同种品牌的手机从几千元的价格降到7几百元。
请问手机价格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中美两国研发经费支出的类型
注:①研究和发展(R&D)活动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标志。科学研究主要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代表着原始创新的能力和水平。②过去10年,我国R&D经费支出年均增长23%。2009年我国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1.7%,世界领先国家一般为3%左右。
材料二:广东某企业长期坚持不少于销售收入10%的研发投入,并将其中的10%用于基础研究,其研发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的46%;该企业在全球各地设立了17个研究所, 36个培训中心,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目前该企业是世界上国际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企业之一,入选了美国知名商业杂志《Fast Company》评选的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前五强。
(1)描述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
(2)运用“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的有关知识,谈谈材料二中该公司的做法对其他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启示。
“三农”问题事关中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大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农业部认真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让农业科技创新源泉充分涌流,需要政府构建高效的资源配置机制,使人才、资本等要素市场充分发挥对创新的积极作用;需要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中各类创新要素的利益分配政策,完善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制度;需要健全创新法治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如何才能让农业科技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材料二:某县根据本地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柠檬种植的优惠政策,该县已成为全国唯一的柠檬商品生产基地县,其产量、规模、市场占有率占全国80%以上。但近年人们发现柠檬深加工产品的效益远比柠檬鲜果好得多,于是建议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引进并帮助企业进行柠檬产品的深度开发。当地政府广泛听取意见后,邀请专家进行论证,组织企业家实地考察,在保持原有优惠政策的同时又出台了技术支持和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引导企业产品转型升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2)结合材料二,运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知识,分析某县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措施的合理性。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一2011年以来我国GDP走势(单季同比)(%)
图二:
(1)图一与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二者有何内在联系?
材料二:2014年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不懈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发展的新动力;要协调拓展内外需,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切实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
(2)结合材料二,运用“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的知识,说明如何保持我国经济“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材料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要加强党领导经济工作制度化建设,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法治化水平,增强党领导经济工作专业化能力,强化舆论引导工作。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上述要求的依据。
百善孝为先,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流传至今的“24孝”故事是中国传统孝文化的集中体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传统孝文化在维护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封建色彩的糟粕。新时期,“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新版“24孝”赋予孝文化新的内涵,让孝老爱老有了更具体、可操作的标准。
材料二:我国已进入“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社会,面对市场经济冲击下人民群众道德观、价值观的新动向,我们应该努力挖掘孝文化的当代价值,大力弘扬优秀的孝道文化,更好地发挥孝文化的作用。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认识和处理传统孝文化与新时期孝文化之间的关系。
(2)据材料,如果让你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为所在社区设计一个以“孝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宣传栏目,请列出栏目的宣传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