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这表明苏格拉底( )
| A.反对直接的民主 | B.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 |
| C.反对问政于民 | D.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的标准 |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
| 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
|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
|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
如果你是生活在公元前3世纪中期前的一位青年,你的债务无法追还,要进行诉讼你依据的法律是
| A.习惯法 | B.《十二铜表法》 |
| C.《卡拉卡拉敕令》 | 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
小明同学要写一篇研究性学习的论文,他的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地理与文明的关系》、《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和《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文化》。据此推断,小明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 A.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
| B.古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
| C.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 |
| D.古希腊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
在古希腊戏剧《伊昂》中,伊昂祈祷他的母亲是个雅典人,这样,依据雅典关于公民权的法令,他就可以从母亲那里获得自由演说的权利,“因为一个陌生人在这个城邦里必须让他的嘴象奴隶一样紧闭着,不能自由表达他的思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奴隶没有公民权 |
| B.伊昂有公民权 |
| C.戏剧作品往往脱离社会现实 |
| D.妇女可以在公民大会上自由演说 |
早期罗马实行习惯法,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权。公元前5世纪中期,平民通过斗争迫使贵族同意成立由平民和贵族联合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该法的制定
| A.体现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
| B.标志着平民取得了立法主导权 |
| C.表明贵族的法律解释权得到认可 |
| D.奠定了罗马成文法传统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