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税率,这反映
国家 |
1926年 |
1931年 |
英国 |
4 |
10(1932年) |
法国 |
12 |
38 |
德国 |
12 |
40.7 |
美国 |
20 |
53 |
日本 |
16 |
24 |
——摘自《全球大变革》
A.资本主义发展增快 B.各国为克服经济危机而提高关税
C.美国受经济危机影响最小 D.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
1901年,美国公使承认说:“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恶棍、流氓”。他们用来庇护的依据是
A.开放通商口岸 | B.海关管理权 |
C.领事裁判权 | D.片面最惠国待遇 |
“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外敌的武力入侵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 B.说明中国人民惧怕竹枪火炮 |
C.因为吸烟中国人民内部互相仇杀 | D.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 |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但结果却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其原因不包括
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 B.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数量不多 |
C.条约内容没有得到真正实施 | D.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购买力低下 |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到:“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这一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
《南京条约》中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
A.便利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 B.便利英国掠夺中国劳动力办厂 |
C.表明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 D.表明英国要向中国大量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