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现代以来留学生情况统计简表

阶段
留学方向和群体
人数
留学生代表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拓荒阶段
留美幼童学生群
1872年起4批共120人
唐绍仪、詹天佑等
福州船政学堂留欧学生群
1877年起4次共80余人
严复、马建忠等
甲午战争到民初:觉醒、救亡、革命阶段
涌向日本的留学群
推算当在22000人以上
宋教仁、蒋介石、鲁迅、陈独秀等
留学欧美学生群
到辛亥革命前至少在600人左右
孙中山、蔡元培、竺可桢等
民初到20世纪20年代末:
自由发展阶段
留美学生群
推算人数达5362人
茅以升、闻一多、梁思成等
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群
共计有1700名以上
周恩来、聂荣臻、邓小平等
留苏的政治家群
总计在1600人左右
刘少奇、邓小平、叶剑英等
留日学生群
当在20000人以上
郭沫若、苏步青、李大钊等
留欧学生群
当在5000人以上
徐悲鸿、李四光、朱德等
1979年到2000年:新发展阶段
分布欧美日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由教育部门派出的就达457700人
陈竺(现任卫生部长)
万钢(现任科技部长)等

——据周棉著《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形成、发展、影响之分析与今后趋势之展望》
材料二 从1896至1945年的五十年间,中国赴日留学生数以万计,堪称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留学运动。革命者廖仲恺、何香凝夫妇变卖嫁妆首饰一同赴日;钱恂任日本外交官时,带了两个儿子一个儿媳和一个女婿去留学……
留日经历,加深了他们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了衡量国是的新标准,解放了中国儒生禁锢的灵魂,掀起了一股一浪高过一浪的民主革命运动,所以“没有留日学生就没有辛亥革命”,孙中山如是说。
材料三  百年留美几涨几落。自1872年开始,清政府共派出四批留美幼童。清末北洋的留美学生,在自然科学与人丈领域成果斐然。待到清华大学公费留美开始后,又培养了钱学森、杨振宁等一批科学家,其中相当多的人,在朝鲜战争前后回到新中国效力。
(1)材料一表格中作者把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时期称为留学的拓荒阶段,试推测他的依据。
(2)根据材料一表格,指出民国初年留学方向有什么新动向?出现这种新动向的原因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留日生、留美生的不同之处。近代留学运动给我们什么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78年10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汤姆斯·墨菲率领代表团访华,与中方洽谈合作事宜。在谈判中,美方提出来一个中方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英语词汇“joint venture”并将其解释为“合资经营”。墨菲解释说:“简单地说,合资经营就是把我们的钱包放在一起,合资共同办个企业,要赚一起赚,要赔一起赔,这是一种互利的合作方式。若要再说得通俗一点,合资经营就是好比‘结婚’、建立一个共同的‘家庭’。”中方对此感到新鲜有趣和增长了知识,同时又认为,尽管对方说的有道理,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对美方提到合资经营就好比是“结婚”、“建立共同家庭”,就更不可思议。中方代表团将谈判内容上报中央后,邓小平作了“合资经营企业可以办”的批示。197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获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1980年4月,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第一批中外合资企业,如北京航空食品公司、北京长城饭店公司。
——摘编自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中方代表最初认为美方“合资经营”的提议不可能实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创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魏、徐继畲等人先后著书立说,介绍铁路知识……帝国主义列强纷纷谋求在中国修建铁路,以便把他们的侵略势力从中国沿海伸向内地,并为此展开了种种活动,如1865年英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长约0.5公里的展览铁路,广为宣传,但都遭到清政府的拒绝。1876年,英国商人采取欺骗手段擅自修筑了一条吴淞铁路,但这条铁路经营一年多就被清政府赎回拆除了。五年后,在洋务派的主持下,于1881年开始修建唐胥铁路,从而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此后在台湾修筑了台北到基隆港和到新竹的铁路。
——摘编自中国铁路网《中国铁路发展历程》
材料二图10为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变化图

材料三新中国火车机车的发展历程





1950年9月修复组装的一台日本蒸汽机车。
1964年制造的中国第一台经过重大技术改进的干线货运机车。
1973年设计制造我国第一台交--直流电传动干线货运机车。
2007年我国首列世界先进的“和谐号”动车组列车。

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对中国近代或现代铁路交通发展认识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
简述应县木塔和平遥古城每年接待游客数量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5分)古今中外,爱情、婚姻、家庭成为人们永恒的追求和话题,随着时代的变迁,爱情、婚姻、家庭的观念和形态也在不断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论是高贵的天神,还是半人半神的大英雄,亦或是人间的凡人,面对爱情都会如飞蛾扑火般热烈追求,不惜改变形状,甚至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可见古希腊人对爱情的崇尚,但同爱情相比婚姻则远没有那般崇高伟大,婚姻往往伴随着功利、嫉 妒、报复等不美好的东西。
——《从古希腊神话看婚姻与爱情的关系》
材料二 (在19世纪的西欧)没有生产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父母一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群组。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了父母的家,当有了一个在新地方安居的机会时尤其如此。……这种“空巢”家庭(指子女离家后父母独居的家庭)数量的增加是近来家庭发展的一个特征,并且是与工业化进程相联系的。
——[奥]迈克尔·米特罗尔、雷因哈德·西德尔《欧洲家庭史》
材料三(中国)古时婚姻标准是“门当户对”、“门第不合,不许轻婚”。……“今有受教育及有新思想之青年于此,其求配偶也,必求知识相当、情性契合之人”,……婚姻“宜以爱情结合,而不容夹入他种之观念。”
——1905年《女子世界》第2期
材料四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

项目
年代
1949——1966
1967——1976
1977——1986
1987——1996
家庭出身
26.6
28.8
12.66
15.6
政治面貌
30.5
23.5
15.5
13.9
学历
10.6
11.7
12.6
25.3

请回答: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爱情观、婚姻观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
(2) 依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西欧家庭结构和家庭职能的发展特征,并简要说明其原因。(6分)
(3) 材料三中“古今”择偶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9分)
(4) 依据材料四,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的择偶标准发生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对比一战前后的欧洲地图,说出其政治版图发生了哪些变动?
(2)一战后,为维护世界和平,世界各国做了哪些努力?

【历史——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每个法国人每天都在他的财产、人身、福利或自尊方面受到某种旧法律、某种旧政治惯例、某些旧权力参与的妨碍,而他看不到任何他本人能采用的医治这种特殊疾病的药方。似乎要么全盘忍受,要么全盘摧毁国家政体。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述现象的原因。
(2)卢梭为“医治这种特殊疾病”而开出的“药方”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